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光声成像中,超声信号通常需要采用接触传感器探测,这使其在很多应用中受到很大的限制,如脑功能成像。为了替代接触探测器实现非接触的光声层析成像(NCPAT),激光干涉技术被用于远程获取超声信号。本文搭建了非接触光声层析成像系统,系统采用波长为532 nm、能量17.5 m J/cm^2的激光作为光声激发源,激光外差干涉仪作为光声信号的远程探测系统,对实际生物组织模型进行了旋转几何的光声信号探测。利用激光外差干涉仪探测到的光声信号,进行反投影算法的图像重建。实验结果表明在具有组织散射特性的模型中,激光外差干涉仪在2.25 MHz带宽(峰值下15 d B强度的信号宽带)下,NCPAT成像系统可以识别500μm直径的黑色微球,并实现了在强散射介质中多层结构的光学对比成像。这将扩展光声和超声在体成像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化学合成多肽为抗原的HIV ELISA检测试剂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用链霉亲和素、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剂偶联HIV多肽抗原后包被经紫外线处理或未经紫外线处理的酶标板,同时检测HIV阳性、阴性标本,阳性血清OD1.0,阴性血清OD0.1为检测成功,分别重复24孔,计算成功率。结果链霉亲和素偶联的HIV多肽抗原包被经紫外线处理后的酶标板成功率最高,为100.0%(48/48),且显色本底最低。结论采用链霉亲和素偶联HIV多肽抗原及紫外线预处理酶标板对提高检测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采用四种特异性化学合成多肽抗原(HIV-Ⅰ gp41、gp120、p24和HIV-Ⅱ gp36)作为包被主要原材料,制备成检测HIV-Ⅰ/Ⅱ抗体的试剂盒。方法 用棋盘滴定法选择合适的抗原包被浓度及酶标抗原的工作浓度,经过优化检测系统后,对本试剂盒进行相关的性能验证,并以上海科华、厦门英创及珠海丽珠试剂作为对照。结果 研究得出合适包被抗原浓度为5 μg/ml,酶标抗原工作浓度为1∶160。经过优化检测系统试剂的检测,CUT-OFF值为0.207,灵敏度为97.2%,特异性为98.6%。试剂主要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及检测的重复性良好,与对照试剂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以化学合成多肽抗原为主要包被原材料制备成检测HIV抗体的试剂盒具有可行性,试剂盒主要活性成分稳定,且具有较好的检测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慢病毒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转入卵巢癌细胞中,研究慢病毒感染对细胞泵出Hoechst 33342能力的影响,追踪GFP(+)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荧光表达和肿瘤成像。方法 选用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以慢病毒感染GFP基因至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摸索以Ubiquitin启动子构建的慢病毒颗粒对该细胞的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以流式细胞仪分选表达GFP的卵巢癌细胞株,获得高纯度的GFP(+)HO-8910PM,检测GFP表达对Hoechst 33342染色的影响。再以流式细胞仪分选GFP(+)SP细胞,将分选的GFP(+)SP细胞注射入裸鼠皮下,观察GFP(+)SP细胞的致瘤能力,并在体内观测GFP(+)SP来源肿瘤的荧光成像。结果 Ubiquitin启动子构建的慢病毒感染不影响卵巢癌细胞拒染Hoechst 33342的能力,分选的GFP(+)SP细胞仍能在裸鼠体内形成表达GFP的肿瘤,成瘤能力和未感染细胞相比无显著变化,GFP阳性肿瘤在成像系统中可见荧光表达。结论 慢病毒感染不影响卵巢癌细胞拒染Hoechst 33342的能力,慢病毒感染后分选的GFP(+)SP细胞仍能在裸鼠体内形成表达GFP的肿瘤,成瘤能力和未感染细胞相比无显著变化,GFP标记可以作为研究卵巢癌细胞在动物活体内生物学行为的示踪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细胞膜染料DiD对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NC)的染色效率和造血功能的影响,并用DiD示踪BM-MNC活体直观观察DiD标记的BM-MNC在小鼠颅骨骨髓内的顺利归巢。方法 体外流式细胞术分析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成像方法检测BM-MNC的DiD染色效率;CCK-8细胞活性-增殖实验和造血集落形成实验,检测DiD染料对BM-MNC的造血功能的影响;单/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下活体直观观察DiD标记的BM-MNC在小鼠颅骨骨髓内的归巢。结果 BM-MNC的DiD染色效率高达90%以上,且DiD对BM-MNC的细胞活性-增殖和造血能力均无明显的毒性影响(P>0.05);单/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下,在活体小鼠颅骨骨髓内可直观观察到DiD标记的BM-MNC的顺利归巢。结论 细胞膜染料DiD对BM-MNC的染色效率高、均一,无明显细胞毒性,荧光不易被淬灭,且受机体自身组织的背景干扰少,用于活体示踪时DiD标记的BM-MNC可顺利归巢到骨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CD4 C868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人群对HIV-Ⅰ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1例广西HIV-Ⅰ型感染者(HIV-Ⅰ感染组)和102例同期同地区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测序法,检测CD4基因C868T位点(rs28919570C/T)多态性,对rs28919570C/T基因多态性和广西人群对HIV-Ⅰ的易感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上统计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rs28919570 C/T位点CC、CT、TT三种基因型在广西人群HIV-Ⅰ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基因型相比,CT及TT基因型和HIV-Ⅰ感染风险均无相关性(P0.05),且尚未发现rs28919570 C/T位点多态性与广西HIV-Ⅰ感染者性别差异有关。结论尚未发现rs28919570 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广西人群HIV-Ⅰ感染风险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