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皖北地区经输血传播病毒 (TTV)在血透患者中的感染。方法 :选TTVORF1的保守序列作内外引物 ,采用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方法检测血透患者 6 0例及对照组血清标本中的TTV DNA。结果 :对照组和血透患者间TTV的阳性率差异显著 (P <0 0 5 ) ;TTV阳性和阴性的血透患者 ,在透析次数和透析时间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皖北地区一般人群和血透患者中存在TTV感染 ,后者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TTV可能与HBV ,HCV ,或HGV有类似的传播途径 ,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化疗性恶性呕吐患者应用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盐酸格拉司琼的防治效果进行讨论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前来某院就诊的化疗性恶性呕吐患者4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n=23)和对照组(n=24),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研究组患者引用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盐酸格拉司琼治疗,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恶性呕吐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患者化疗性恶心呕吐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性恶心呕吐患者应用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盐酸格拉司琼治疗效果更优,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等情况,达到预期疗效,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脾长径(SD)、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计数/脾长径比值(PC/SD)、FIB-4指数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34例肝硬化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胃镜检查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按有无EV分为EV组及非EV组,EV组病人按照是否合并红色征(RC)分为RC(+)组及RC(-)组,评价PC、SD、PC/SD、FIB-4等四项指标对EV的诊断效能及分析RC的影响因素。结果EV组PC、白细胞计数、PC/SD均低于非EV组,SD、FIB-4、Child-Pugh评分、凝血酶原时间均高于非E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PC、SD、PC/SD、FIB-4对EV预测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811、0.811、0.715;SD、PC/SD联合对于EV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22,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71.1%;RC(+)组年龄小于RC(-)组,SD大于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SD对预测EV组病人中RC的曲线下面积为0.705,临界值151,灵敏度66.1%,特异度64.5%。结论PC、SD、PC/SD、FIB-4对EV的预测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PC/SD、SD联合能较好地预测EV;SD是肝硬化EV病人R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细菌培养阳性和40例细菌培养阴性住院患者的PCT、血白细胞(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PCT检测采用半定量免疫色谱法。结果:2组PCT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阳性组WBC和CRP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组(P0.01)。细菌培养阳性组PCT、WBC、CRP阳性率依次为36.11%、63.89%、97.22%,细菌培养阴性组PCT、WBC、CRP阳性率依次为25.00%、22.50%、72.50%,细菌培养阳性组WBC、CR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组(P0.01),2组P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依次为PCT 36.11%、WBC 63.89%、CRP 97.22%,特异度依次为PCT 75.00%、WBC 77.50%、CRP27.50%。结论:PCT在细菌感染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与WBC和CRP联合检测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临床特征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DW-to-platelet ratio, RPR)对PBC肝硬化期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部初次确诊为PBC的患者61例,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肝硬化诊断标准分为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比较2组的血常规、生化指标、RPR值、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判断RPR对PBC肝硬化期的诊断价值。  结果  本组61例PBC患者中女性47例(77.05%);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44.26%)和腹胀(24.59%);干燥综合征是最常合并的肝外自身免疫疾病;56例(91.80%)出现肝功能异常,以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为主;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AMA)和(或)AMA-M2阳性率为93.44%;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RPR及补体C3、C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RPR诊断肝硬化的AUC值为0.705(95% CI:0.567~0.843;P=0.008), 最佳界值0.471,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20%和81.60%。  结论  PBC好发于中年女性,黄疸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碱性磷酸酶(ALP)和GGT的升高以及AMA阳性是该病的主要特点。干燥综合征是最常合并的肝外自身免疫疾病。RPR对PBC肝硬化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可结合其他无创血清学指标协助评估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ascites albumin gradient,SAAG)、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期及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将6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ChildPugh评分分为Child B级组(28例)、Child C级组(38例)和按照住院期间临床疗效分为好转组(41例)与未愈组(25例).取入院次日肘静脉血液测定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B)、P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酐(creatinine,Cr)、血钠(sodium,Na)、血小板(platelet,PLT)及PTA水平,同时测定同日腹水ALB浓度计算SAAG,并行肝胆胰脾彩超测量门静脉直径.结果:(1)SAAG水平与血ALB、PA及门静脉直径正相关,与PLT、血小板/门静脉宽度及Child-Pugh分值负相关;(2)Child B、C两组血ALB、SAAG、PA、PTA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患者SAAG、PA、PTA水平明显高于未愈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3)SAAG、PA、PTA结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i n s e r u m s o d i u m,M E L D-N a)模型较单纯MELD-Na模型在判断疗效与预后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AAG反映了门脉高压程度,联合检测PA、P TA能敏感、可靠地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且在预后预测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TTV与其它肝炎病混合感染及其基因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TTV与其它肝炎病混合感染对肝脏病变的影响及本地区TTVDNA的基因型。选TTV ORF1的保守序列作内外引物,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TTVDNA并对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异源性大于50%的序列作显色探针Ⅰ和显色探针Ⅱ,进行分型研究。学生、非甲-非戊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TTV阳性率分别为3.3%、14.3%、12%、16%。TTV阳性和TTV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在年龄、性别、ALT和TBil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本地区流行的TTV可分为两个主要的基因型,即I型(66.75)、Ⅱ型(25%),部分存在混合感染(8.3%)。TTV可能与HBV、HCV有类似的传播途径,故常重叠感染。TTV与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混合感染后不影响两者的肝脏病变。TTV不是本地区非甲-非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囊尾蚴病的临床及磁共振(MRI)特点。方法: 对81例脑囊尾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头颅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脑囊尾蚴病头颅MRI表现分为脑实质型73例、脑室型5例和混合型3例;活虫期、退变死亡期、非活动期及混杂期四期,以脑实质型和退变死亡期最常见。杀虫治疗一般需要3~5个疗程。结论: 头颅MRI可以对脑囊尾蚴病进行准确分型、分期,为用药及疗程的确定提供依据,还可用于CT检查阴性的脑囊尾蚴病的确诊。  相似文献   
9.
《政府会计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原有的《医院会计制度》不再执行,公立医院正面临这如何实现新旧制度转换期间的平稳过渡这一挑战。以样本医院现行预算管理工作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政府会计制度下科目设置、岗位设置、预算会计核算模式构建等情况较为深入的分析,真实还原样本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预算会计核算的实践情况,并从政府会计准则及其相关制度视角提出公立医院改进预算管理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Gal)-1、Gal-3的变化及其与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243例,其中SA-AKI患者123例作为SA-AKI组,单纯脓毒症患者120例为单纯脓毒症组。SA-AKI组患者根据急性肾损伤(AKI)分期分为1期亚组(48例)、2期亚组(43例)、3期亚组(32例),并根据患者的院内结局分为死亡亚组和存活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al-1、Gal-3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AK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al-1、Gal-3水平对SA-AKI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单纯脓毒症组比较,SA-AKI组血清Gal-1、Gal-3水平升高(t/P=34.417/<0.001、15.207/<0.001)。1期亚组、2期亚组、3期亚组血清Gal-1、Gal-3水平依次升高(F/P=262.989/<0.001、688.207/<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