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HIV-1 B''亚型毒株gag基因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B’亚型主要流行株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的基因变异及抗原表位的变化特征,探讨选择压力、基因离散率和抗原表位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然后将所得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使用GCG软件包的Distance程序对P17和P24两个区段计算基因距离,用Diverge程序计算同义替换(1(s)和非同义替换(1(a)及二者之间的比值,并对我国人群中较常见的HLA型别限制的CTL表位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1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Ks/Ka值〈1,而P24区段的Ks/Ka值〉1;P24部分的基因离散率低于P17部分;P17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34.94%,而P24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67.38%;从基因离散率、所受的选择压力及抗原表位的突变率3个方面来看,HIV-1的P17区段均明显大于P24区段。结论HIV-1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抗原表位变化较大,而P24区段的抗原表位相对较为保守。提示P24区段的CTL表位更适合于表位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发生Ⅳ级食管胃/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2例患者采取吻合口离断术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作为Ⅳ级食管胃/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抢救治疗,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废水中阿维菌素含量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 水样经Sep-Pak固相萃取柱分离净化后,以甲醇-水(95+5)为流动相,以10 ml的95%乙醇溶液作为洗脱液,在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44 nm处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结果 在1~8 μg/ml的线性范围内,所得阿维菌素的回归方程为y=40006x-...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开窗减压术"在对下颌骨巨大囊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我科自2006年6月~2009年6月3年共选取3例颌骨囊肿病人,均行囊肿开窗减压术,佩戴塞制器术后平均随访1.5年,观察下颌骨巨大囊肿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曲面断层片(螺旋CT冠状位)中观察囊肿腔的变化,因囊腔內压力减小,体积逐渐减小,腔內有新骨形成,同时囊肿缩小、变浅。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巨大下颌骨囊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带骨膜骨皮质剥脱术加植骨在治疗长骨骨折骨不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应用带骨膜骨皮质剥脱技术加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2~54.岁,平均40岁。结果本组2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26个月,平均18个月。20例骨不连均达骨性愈合,按Mayo关节评分,优1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o//00,疗效满意。结论带蒂骨痂的“架桥”作用和自体髂骨植骨的成骨作用,与传统术式有机结合,并加以改进,取材方便、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适用于大部分长管骨骨折骨不连患者。  相似文献   
6.
7.
1 病例资料 男,54岁.因消瘦、血糖升高10个月,乏力、心悸、多汗、烦躁7天,昏迷4小时急诊入院.10个月前因消瘦在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12.2 mmol/L,未予治疗.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的发生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胆管损伤的发生原因、损伤改变、处理方法及转归,以期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避免引起严重后果。方法 对本院2002~2007年的910例胆囊病变病例在全麻下实施LC治疗,其中9例术中发生胆管损伤,对胆管损伤的发生原因、损伤程度、处理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 910例实施LC治疗的患者其胆管损伤发生率0.99%(9/910),9例均有胆囊区严重组织粘连。损伤表现分别为:右肝管撕裂1例,肝总管横断2例、撕裂1例,胆总管横断1例、撕裂1例、穿孔1例、部分夹闭2例。胆管损伤处理方法分别为:Ⅰ期胆管成形4例(端端吻合术2例、胆肠吻合术2例)、单纯T管引流2例、带蒂脐静脉瓣胆管缺损修补1例,3~6个月后行胆肠Ⅱ期吻合术2例。胆管损伤治疗后转归情况分别是:痊愈占77.8%(7/9)、反复胆道感染占11.1%(1/9)、死亡占11.1%(1/9)。结论 LC中胆管损伤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其发生与胆囊区严重的组织粘连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及正确处理胆管损伤可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国产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试剂测定HIV病毒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目前进口试剂较昂贵的情况下,探讨国产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试剂用于检测艾滋病病毒(HIV)病毒载量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从全国4个省的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采集110份样本,每份样本均同时使用生物梅里埃公司NASBA与深圳匹基生物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测定血浆中HIV RNA含量,比较两种方法所得数据间的关系。结果HIV样本病毒载量处于3.5×103-1.0×105拷贝/ml范围时,一致性较好,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在小于103拷贝/ml范围内时,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当病毒载量处于1.0×103-3.5×103拷贝/ml范围时,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偏差较大;病毒载量处于大于105拷贝/ml的范围时,虽然两种检测方法数值之间无相关性,但均显示处于105以上的较高数值范围。结论NASB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检测方法在3.5×103-1.0×105拷贝/ml范围内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国产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试剂检测结果与国际上较常用的病毒载量检测方法的结果之间的差异已经缩小,在低载量的检测敏感性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总体来说,使用国产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试剂可以初略定量血浆中HIV RNA含量。  相似文献   
10.
九江市HIV-流行毒株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九江市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采集的6份九江市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品进行RT—PCR扩增,获得GAG基因的核酸片断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在6份样品中发现B’亚型HIV-1毒株四株,B亚型和A/E重组亚型HIV-1毒株各一株。结论:HIV-1流行毒株亚型在九江市分布情况复杂,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