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临床资料例 1.女性 ,2 6岁 ,因“反复腹痛、腹胀、纳差 2个月”于2 0 0 3- 0 1入院。MRI示 :肝门、壶腹部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压迫胆总管。入院后患者盗汗 ,乏力明显。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化验检查 :甲胎蛋白 (AFP)、癌胚抗原 (CEA)、肿瘤相关糖链抗原 (CA 199)均正常 ,血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R-513a-3p靶向鼠双微体基因2(MDM2)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miR-NC、miR-513a-3p、anti-miR-NC、anti-miR-513a-3p、si-NC、si-MDM2、miR-513a-3p+pcDNA3.1和miR-513a-3p+pcDNA3.1-MDM2转染至BGC-823细胞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513a-3p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MMP-2、p21、E-cadherin和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各组胃癌细胞BGC-823的活性,Transwell法检测各组胃癌细胞BGC-823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miR-513a-3p与MDM2的靶向关系。结果胃癌细胞BGC-823、MGC-803中miR-513a-3p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1±0.02和0.34±0.03,与胃上皮细胞GES-1(0.76±0.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24、48和72 h后,miR-NC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57±0.05、1.03±0.10和1.43±0.14,miR-513a-3p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36±0.03、0.48±0.05和0.63±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NC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130±11.80)个和(117±10.60)个,miR-513a-3p组细胞分别为(58±5.64)个和(50±5.1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24、48和72 h后,si-NC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53±0.05、0.95±0.10和1.36±0.14,si-MDM2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39±0.04、0.57±0.06和0.80±0.08;si-NC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141±12.02)个和(109±10.60)个,si-MDM2组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66±6.67)个和(61±6.18)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24、48和72 h后,miR-513a-3p+pcDNA3.1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34±0.03、0.46±0.05和0.61±0.06,miR-513a-3p+pcDNA3.1-MDM2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48±0.05、0.82±0.08和1.17±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513a-3p+pcDNA3.1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56±5.71)个和(51±5.16)个,miR-513a-3p+pcDNA3.1-MDM2组分别为(113±10.28)个和(104±10.0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513a-3p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DM2的表达有关,可为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1995年2月-2005年2月,我们采用丹甲散治疗肝纤维化患者2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3~1996年内镜检查3622例患者,消化性溃疡(Pu)574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160例,<60岁的中青年组414例,将其内镜表现及临床症状进行比较,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老年组(≥60岁)160例,中青年组(...  相似文献   
5.
腹腔淋巴结结核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红琴  刘枫  马颖光 《临床荟萃》2004,19(24):1406-1407
腹腔淋巴结结核临床上较少见,因其患病部位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及误诊,以往文献报道也较少。但近年来,全世界每年约有800万的新发结核病例,其中腹腔结核患病率为0.10%~0.79%,随着发病率增加,以及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腹腔镜的普及,使得腹腔淋巴结结核的诊断率大大提高。长海医院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腹腔淋巴结结核患者10例,均有明确的病理组织学诊断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肥胖、高脂血症与急性胰腺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是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之一.肥胖和高脂血症有一定的相关性。1999年1月-2005年8月,我们对222例AP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及血脂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肥胖、高脂血症与AP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体内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及其他影响,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我们对我院12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空腹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测定及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20%~80%[1],因此进一步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其预后十分重要.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及其类似物对急性胰腺炎有治疗价值,一方面可抑制胰腺腺泡分泌胰酶,另一方面可抑制炎症反应,下调细胞因子表达[2].而前列腺素E1(PGE1)具有改善微循环,下调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再生的作用[3].为探讨SS与PGE1联合应用治疗SAP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作者进行了如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18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病人,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组90例,奥美拉唑组90例,埃索美拉唑组采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奥美拉唑组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埃索美拉唑组Hp根除率86.67%(78/90),奥美拉唑组87.78%(79/90),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92.22%(83/90),奥美拉唑组91.11%(82/90).结论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可降低治疗成本,缩短疗程,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联合美沙拉嗪颗粒和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2例轻、中度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口服美沙拉嗪颗粒1 g, 4次/d,疗程8周,治疗组同时加服双歧三联活菌片4片,3次/d.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25例,有效7例,无效0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4例,有效16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美沙拉嗪颗粒和双歧三联活菌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