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紧张测量工具研究   总被引:95,自引:0,他引:95  
目的 :研究适合评价我国职业人群职业紧张状态的测量工具。方法 :根据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 ,从国外大量现用的职业紧张测量工具中选择信度、效度较高的、使用较广的测量工具进行研究和修订。研究内容包括职业紧张因素 ,紧张反应 ,个体因素 ,缓解因素等。研究对象为六种不同职业的作业者共 65 6人。研究方法为职业流行病学方法。信度的评估指标为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 ,包括平均项目 -总分相关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 ,效度的评估指标为所研究的因素与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和所研究因素在紧张结局变量系统多元回归方程中的因素贡献率。结果 :职业紧张测量工具的平均项目 -总分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均在 0 60以上。Crohach’α系数绝大多数均在 0 70以上 ,大多数样本和总样本中的职业紧张因素、个体因素和中和缓解因素与紧张结局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具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所研究的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均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水平。可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内燃机车乘务员和轮轴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对51名内燃机车乘务员和车辆维修车间的30名轮轴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机车乘务员和轮轴工微核阳性检出率、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随着作业工龄的延长,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有接近显著(0.05<P<0.01)或显著(P<0.05)意义的增高。对两类作业工作人员微核增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河南省某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职业病危害.方法 对河南省某煤矿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进行凋查、采样检测及分析.结果 噪声、煤尘、甲烷是该煤矿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发现接尘作业工种超标率为26.7%,接噪作业工种超标率为18.2%,甲烷超标率为80%.结论该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某些指标偏高,应着重改善作业环境,提高防护措施,控制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职业病防治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河南省职业病防治机构资源现状,为职业病防治机构规范化建设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职业卫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河南省职业病防治资源调查表,对全省1个省级职业病防治机构、18个直辖市级职业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随机抽取的40个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调查.结果 至2006年底,全省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的单位1个.18个市级职业病防治机构中,4个取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乙级资质,占省辖市的22.2%,17个取得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和职业健康检查资质,占省辖市的94.4%,12个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占省辖市的66.7%.40个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12个取得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质,占30.0%,19个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占47.5%.全省职业卫生技术人员以中级职称(43.8%)、大专学历(37.4%)、年龄30~50岁(66.7%)和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人员(40.6%)比例最大.其中省级职业病防治机构高级人员比例最高,为36.5%,学历构成本科占55.2%,硕士学位及以上占9.4%.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无职业卫生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和无职业卫生工作场所的,分别有14个和12个,分别占35.0%和30.0%.结论 全省职业卫生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县级职业病防治资源匮乏,应加大职业卫生工作经费的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玻壳生产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该企业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现状,了解作业工人接触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其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全面的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健康监护。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粉尘超标倍数较高,TWA和STEL最高超标倍数分别为14.1和11.1;噪声超标率和危害程度级别均较高,其超标率为62.5%,危害程度级别最高为Ⅲ级,占总检测点数的8.3%;高温作业分布范围较广,分级级别也较高,其中有70%以上的检测点高温作业分级在Ⅲ级以上。健康监护结果,接尘人员以胸闷、呼吸困难、X线胸片异常及肺功能轻度损伤为主;接触噪声职工以耳鸣、听力下降、疲乏、头晕、头痛、心电图异常、血压升高及听阈升高为主。结论该企业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噪声和高温,且粉尘和噪声对作业工人已经造成不同程度的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某客车公司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和工人健康状况,评价其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公司作业场所进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结果粉尘和噪声是该公司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粉尘浓度在1.2~77.5mg/m^3之间,超标数占测定点数的75%,游离SO2,含髓大多超过10%,对人体危害较大;噪声强度在66.7~95.2 dB(A)之间,超标点数占总测定点的44.1%,频谱分析以中高频为主;毒物监测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职业性健康体检未发现职业病患者;电焊作业工人以双七肢皮肤灼伤及眼角膜改变为主,尿锰异常检出率35.6%,反映出工人近期锰吸收情况。结论 该公司建设项目基本符合国家建没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要求,同时要继续完善综合防尘、毒、噪设施,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制度,加强个人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和个人防护用品的合理使用,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环境监测,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申振元等曾对2000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地区居民病伤死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其结果表明:伤害的死亡率和构成比顺位在各类死因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居第4位。但是伤害的潜在寿命年数损失率和潜在工作年数损失率在各类死因中却均居第1位。由此提示伤害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河南省人群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河南省伤害死亡发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现将2000年河南省居民伤害死亡统计结果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铬酸盐广泛用于冶金、鞣革、金属表面处理、颜料、气体净化及铬盐系列产品深加工等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无机化工原料.长期接触高浓度的铬酸盐可危害作业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样方法及其采样注意事项,以准确采集和评价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方法通过对两种采样方法的分析研究,比较两种不同采样方法结果的差异、分析两种采样方法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排除影响因素的对策。结果工人佩戴个体采样器的CTWA1和使用定点粉尘采样器计算出的CTWA2的得出的结果无差别。个体采样应正确佩戴采样器、对工人进行培训和对采样器进行流量校正;定点采样应该在粉尘浓度最高时段采样,采样点设置在工人经常活动的区域。结论在注意解决采样中的问题后,两种方法所测结果均能反映作业工人的实际接触水平。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职业人群抑郁症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使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测量职业紧张因素、个性特征、社会支持和应付策略,调查年龄、工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等资料。使用χ2检验、协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肯定有抑郁症状者占40.2%。总平均分为21.74±8.99。河南地区肯定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3.8%、河北39.4%、北京23.4%。男性肯定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3.0%、女性为35.4%。低年龄组肯定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高年龄组。离婚、丧偶者等肯定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已婚和未婚者。初、高中(中专)学历者肯定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硕士以上者。多数职业人群抑郁症状发生率在30%以上。不同地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和职业组间肯定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肯定抑郁症状者物理环境、工作冲突、角色模糊、角色冲突技术利用、工作单调、心理负荷、对人负责、工作前景、工作危险、A型行为、工作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评分均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提升机会、参与程度、工作自主性、任务一致性、绩效反馈、友谊机会、速度控制、必需的技术、培训充分性、工作挑战性、自尊感、组织忠诚度、应付策略评分则明显低于无抑郁症状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15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可解释抑郁症状评分变异的33.1%。结论目前我国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职业紧张因素和个性特征等对心理健康存在着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