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标化前后北京市各区学生近视检出率的差异,为阐明标化率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18年北京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项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16个区的107所中小学校和35所幼儿园中抽取41 029名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了远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采用2018—2019学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要公布的学生构成作为标准组对北京市各区学生的近视检出率进行标化,比较标化前后各区学生近视检出率的变化。  结果  2018年北京市学生近视检出率为57.3%;幼儿园学生近视检出率为12.1%,小学生为38.4%,初中生为77.2%,普通高中生为88.3%,职业高中生为73.1%。尽管标化前后均以区9学生的近视检出率最高,但检出率差异高达13.8百分点。标化前以区13学生的近视检出率最低,而标化后以区12学生的近视检出率最低。  结论  北京市学生的近视检出率普遍较高,且标化前后各区学生的近视检出率及排序差别较大。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标化率可以正确揭示疾病真实的流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校教职工人群烟草使用现状以及烟草使用的认知和态度,监测影响青少年烟草使用和暴露的中小学校教职工有关因素现状,为促进学校无烟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PPS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分别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和职高校的监测点校。每所监测学校随机调查20名教职员工,共纳入2 737名员工。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在职教职员工的烟草使用现状及其烟草危害知识的认知、对待吸烟的态度等。  结果  未接受青少年控烟培训(OR=0.20,95%CI=0.14~0.28)的教职工讲解控烟知识的可能性仅为接受培训教职工的20%,不使用《学校控烟教师指导手册》(OR=0.21,95%CI=0.14~0.32)是向学生讲解控烟知识的消极影响因素; 向学生讲授过关于拒绝吸烟内容的教职工更倾向“任何人不能在校园内任何地方吸烟”(98.53%)。工作年限为20~30年的教职工(OR=3.35,95%CI=2.22~5.05)教授知识的可能性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注重身体健康并有意识接受健康培训的教职工更有传播健康知识的意愿。应更加注重学校教职员工健康素养的培养,积极引导未向学生讲授控烟知识的教职工逐渐认识到青少年控烟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和掌握北京市中小学生电子烟使用的现状及其有关因素,为促进学校无烟环境建设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PS)方法在北京市范围内分别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和职高监测点校,各点校随机抽取班级,直至满足样本量,共18 312名知晓电子烟的中小学生纳入统计分析,监测内容主要是电子烟使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等情况。  结果  在知晓电子烟的中小学生中,女生较男生使用电子烟的可能性低(OR=0.47,95%CI=0.42~0.54)。进入初二后,使用电子烟的可能性呈递增趋势。父母均不吸烟与孩子远离电子烟呈负相关(OR=0.78,95%CI=0.69~0.88)。平均每天零花钱30~ < 150元和≥150元的中小学生使用电子烟的可能性分别是0~ < 10元零花钱的1.43倍(95%CI=1.22~1.67)和2.24倍(95%CI=1.79~2.79)。没有尝试使用卷烟的中小学生使用电子烟的可能性低于已尝试卷烟的(OR=0.16,95%CI=0.14~0.19)。  结论  应遏制电子烟在中小学生中的流行趋势,填补或纠正儿童青少年对于电子烟认知的空白或错误,采取更具创新性的方法科学引导儿童青少年远离电子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