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5例母婴保健医学监测及膳食药物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5例孕妇和165例新生儿进行2年的医学监测,运用12w、32w2次膳食调查和孕妇体重、宫高、腹围、胎儿发育指数、孕期母乳喂养准备筹资料,综合评价母婴健康状况及胎儿储备能力,实施膳食及药物干预。孕12w调查资料表明,属于我区中上生活水平的农村孕妇其孕期膳食结构不合理,总热量仅达推荐量(RAD)的90.5%,其中蛋白质摄入量占74.9%,钙占41.0%,锌占57.3%,B族维生素占41.1%~59.0%。进行了膳食及药物干预后,监测点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由于预前的20.8%降至1994的3.8%。孕中期每日补充VitD500u,隔日服,总量2.5万u。在215例新生儿中无新生儿佝偻病发生。孕妇宫高、体重、腹围、胎儿发育指数的综合评价有利于及早发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保证母乳喂养成功和提高母乳喂养率需从孕期抓起。提出了我区孕期膳食供给方案及药物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对心悸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423例阵发性心悸患者的十二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患者阵发性心悸时,出现不同类型心律失常218例(52%);ST-T改变105例(25%);休息或轻微活动时即可出边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律增快者8例(1.8%);过早复极或J波改变42例(10%);12导联动态心电图正常者50例(12%).结论12导联同步心电图改变与心悸症状出现的时间一致时,即能明确心悸的原因,所以对阵发性心悸患者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五常法在耳鼻喉专科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五常法的相关原理,制定出明确的要求及相关措施,对耳鼻喉科手术室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比较在实施五常法前后耳鼻喉专科手术室的管理质量。结果通过实施五常法之后,耳鼻喉专科手术室设备仪器比实施前更加完好,过期的无菌物品与药品的数量减少,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提高,治疗护理缺陷的人数降低,在实施前后相比有差异,P〈0.05,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耳鼻喉专科手术室的管理中应用五常法,规范了专科手术室的环境及物品管理,提高了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118例60岁以上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器质性(A)组82例,非器质性(B)组36例。结果 118例患者全部(100%)出现心律失常,且A组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B组以房性心律失常为主,两组均有Ⅰ度房室阻滞,Ⅱ度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其中一种心律失常21例(17.8%),两种心律失常62例(52.5%),三种及以上心律失常35例(29.7%)。结论老年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动态心电图对老年性心律失常诊断无创,有效、方便,重复性好。既能提高诊断率,也能指导临床,对60岁以上老人应尽早常规开展动态心电图检查,积极预防老年患者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QTc间期缩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7例QTc间期缩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及正常健康体检者的两次心电图均仅有QTc间期缩短,无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外,其余病例入院时心电图QTc间期正常,病情危重时急查心电图均示QTc间期缩短,伴窦性心动过缓、过缓交界逸搏心律1例,窦性停搏、室性逸搏心律1例,显著性窦性心动过缓1例,心房静止、窦室传导1例,窦性停搏,过缓室逸搏心律1例。且最终均出现过缓室性逸搏心律至全心停搏,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QTc间期缩短在不同临床背景下,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预后,在某些临床疾病情况下QTc间期缩短,往往是患者病情恶化征兆,预示心脏电活动衰竭,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胸骨后憋闷疼痛一月加重一周,于1998年3月9日入院.患者发病期间在某国旅游,胸闷胸痛多发生在凌晨4时至12时之间,无明显诱因,症状持续4至5分钟,含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一周来上述症状发作频繁,每天发作2至7次不等,并出现出汗头昏,“速效救心丸”消耗量增大,既往有高血压病及吸烟史.体检:血压130/100 mmHg,体温36.5℃,脉率62/min,呼吸18/min,神清、口唇肢端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心界不扩大,心脏各瓣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律齐,A_2>P_2,心尖区未闻及S_3,周围血管征(一),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指压性水肿,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范围心电图.入院按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原则处理,入院第三天凌晨又发生胸闷胸痛出冷汗,经口含硝酸甘油片缓解,但发作后数小时心电图T波II、III、aVF、V_1-V_6倒置(附图A),遂搬ccu病房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1房室阻滞伴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2例2:1房室阻滞伴干扰性房室脱节患者的心电图。结果酷似三度房室阻滞的12例心电图,根据三度房室阻滞诊断标准"房室分离且RR间期〉2倍PP间期,心室率〈50bpm,心房率〈135bpm"均可明确诊断为2:1房室阻滞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交界性逸搏;伴发室性早搏8例,房室早搏2例,ST-T改变4例。结论伴有逸搏干扰的房室阻滞常使心电图复杂化,造成阻滞程度加重的伪象,易造成误诊,认真分析动态心电图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张德友  马琼芬 《职业与健康》2014,(16):2328-2330
目的进一步掌握云南省寻甸县肺结核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肺结核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寻甸县2004--2012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寻甸县2004--2012年累计报告肺结核1063例,其中发病率最高年份为2005年(为29.78/10万),最低为2008年的19.08/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22.52/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17/10万。肺结核发病年龄集中在15—40岁年龄组(61.81%);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年龄组(50.00%)。职业构成比最高的为农民(73.94%),最低的为散居儿童(0.28%);死亡病例全部为农民(100%)。结论寻甸县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该县肺结核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测,进一步降低肺结核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寻甸县1950~2004年传染病流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寻甸县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寻甸县1950~2004年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各类传染病按时段进行序列统计,分析55年的变化趋势。结果1950~2004年寻甸县共有21种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3 291.56/10万下降到21世纪的112.33/10万。呼吸道传染病在传染病发病总数中的比重从发病最高的20世纪60年代的79.48%下降到21世纪的15.66%,肠道传染病从20世纪50年代的27.61%上升到21世纪的81.38%。60年代年均发病率高达1 558.40/10万的麻疹在21世纪已降到2.48/10万。肝炎在21世纪已升居首位,肺结核和性传播疾病90年代开始有病例报告,病例逐年上升。结论传染病预防控制效果显著,传染病流行特征和模式已发生重大变化,必须改善和加强防控对策,重点抓好计免相关疾病的控制和性病及新发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进一步掌握寻甸县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情发展动态,为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寻甸县1995-2011年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寻甸县1995-2011年累计报告乙肝2 769例,乙肝发病率2009年以前呈上升趋势,其中发病率最高年份为2009年(为59.06/10万),从2010年开始逐步下降,已降至2011年的40.19/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2.13/10万.乙肝发病年龄集中在15 ~40岁,占59.12%.职业构成比最高的为农民,占64.61%;最低为医务人员,占0.18%.结论 寻甸县2009年以前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0年开始呈逐步下降趋势.在下一步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全县乙肝防治工作,应继续巩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大力推广易感人群,尤其是青壮年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疫情监测,重视安全注射,进一步降低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