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制肿瘤疫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以清除或控制肿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然而肿瘤疫苗研制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大多数肿瘤的免疫原性很弱,不能正常地呈递抗原以激活细胞毒性T淋细胞(CTL),为了提高其免疫原性,常需加入佐剂。大量研究表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其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和低毒性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2.
贲门癌手术径路与疗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径路的选择与外科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天津市肿瘤医院资料完整的贲门癌手术切除病例217例,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径路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判定各径路的优劣。结果:腹部径路创伤小、失血少、手术时间短,易于术后恢复,但较难以切除足够长的食管及行下纵隔的淋巴结清扫。左胸径路可切除足够长的食管,有利于纵隔淋巴结的清扫,但腹腔暴露差,施行全胃切除、联合胰脾切除及5、6、8、9、12、13、14等组淋巴结的清扫有一定的难度。胸腹联合径路腹腔暴露好,便于行全胃切除及脏器联合切除,能切除足够长的食管和施行彻底的下纵隔淋巴结清扫并能进行D2淋巴结清扫,对肿瘤不能切除的患者避免了开胸探查,但是创伤大,可能引起较多的并发症和较高的死亡率。结论:3种手术径路各有其优缺点。手术径路的选择需根据病变部位、病变大小、疾病分期、患者体质以及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决定。单一的手术径路并非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我院18例食管、贲门类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食管类癌6例,贲门类癌12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辅以术后化疗。食管类癌患者最长生存26个月;贲门类癌患者最短生存10个月,最长1例生存近15 a,1例超过14 a仍存活,均为使用IFN-α治疗者。结论食管、贲门类癌少见,几乎全部由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预后与肿瘤大小、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食管是摄入饮食、获取营养的主要通道,因肿瘤本身的影响,恶液质的发病率较高。规范的营养支持为食管癌治疗提供良好的保障。然而目前食管癌营养支持疗法尚无有效规范,本文就食管癌营养筛查、治疗途径、营养制剂与配方进行阐述与分析,希望能够为食管癌营养支持提出规范化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vor-lewis术中胸腔内全机械性食管胃侧侧吻合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纵向缝合食管胃吻合口后壁,使吻合口后壁延长至3 cm以上,同时应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闭合吻合口前壁,完成食管胃侧侧吻合18例.术后随访观察进食情况,纤维胃镜、造影评估吻合口内径.结果:17例顺利完成胸腔内全机械性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切缘无癌残留.术后随访3~24个月,进食通畅,行胃镜检查7例,造影检查15例,1例患者吻合口轻度狭窄,无因吻合口狭窄行内镜扩张,吻合口面积为(2.23±0.35)cm2.结论:Ivor-lewis术中胸腔内全机械性食管胃侧侧吻合应用安全可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从而减少因吻合口狭窄行内镜扩张次数,但由于缺乏科学的随机对照研究,因此尚不能明确其是否可以替代传统管型吻合器吻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81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67例,结合文献,讨论该病的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依据不同情况分别予以手术、化疗、放疗及综合治疗。I Ⅱa期、Ⅱb期、Ⅲ IV期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个月、9.5个月、7个月,病理分期越晚生存期越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治疗方案中,局限期手术 化疗治疗方案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单纯手术治疗方案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手术 化疗方案预后优于单纯手术治疗预后(P<0.05);广泛期放疗 化疗方案中位生存时间最长,但各治疗方案间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早期发生淋巴及远处器官的转移,病人多在12个月内死亡,该病应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早期治疗,以改善病人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GM-CSF基因修饰同种异体肿瘤疫苗是否可诱导CUB T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 以接种Lewis肺癌(Lewsi Lung Cancer,LLC)细胞株的C57BL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利用含小鼠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mulating factor,GM-CSF)基因的重组质粒GM-CSF-plRKS2.EGFP,转染小鼠肺癌细胞株LA795,制备同种异体肿瘤疫苗.C57BL小鼠预防接种该疫苗3次后,皮下接种LLC细胞株,分别于免疫前、每次疫苗注射后采集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ELLSPOT法检测淋巴细胞经LLC抗原刺激后的活化;脾细胞及其中的CD8 T细胞对LLC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注射部位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疫苗注射部位可见明显的CD8 T细胞浸润;经ELISPOT方法检测,GM-CSF基因修饰LA795疫苗接种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经LLC抗原刺激后活化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同时,脾细胞及其中的CD8 T细胞对LLC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 GM-CSF分泌性同种异体瘤苗可诱导CD8 T细胞的活化,以及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即可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贲门癌食管及胃切除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外科治疗中食管及胃的适宜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贲门癌217例,其中近端胃 食管下段切除186例,全胃 食管下段切除31例。根治性切除191例,姑息性切除26例。为保证切缘距肿瘤距离的精确性,以切除后标本测量值和术中目测值双重对比判断。结果标本上切端距肿瘤上缘0~5cm;下切端距肿瘤下缘0.5~19cm。术中目测上切端距肿瘤上缘3.3cm;下切端距肿瘤下缘平均4.7cm。将实测距离转化为术中目测距离,则上切端距肿瘤为0~11.6cm,下切端距肿瘤0.65~24.7cm。上切端阳性36例,阳性率17.4%;下切端阳性6例,阳性率2.9%。上切缘最大标本距离4cm,下切缘8cm,即上切缘目测距离9.3cm,下切缘10.4cm时仍有切缘阳性的发生。术中目测距离达7cm时切缘阳性率为3.7%。结论施行贲门癌切除术时为避免上切端阳性的发生,至少应在肿瘤上缘以上7cm处切断食管;应从病变的部位及大小、对淋巴结清扫的影响、切缘有否可能阳性、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尽可能保证切缘阴性和切除彻底性的前提下尽量不作全胃切除。  相似文献   
9.
手术安全和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对于>75岁高龄老年食管中下段癌和贲门癌患者。我院采用上腹左侧旁正中切口联合胸小切口治疗>75岁高龄食管中下段癌和贲门癌8例,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年4月1日~2004年12月30日天津医科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复治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6例晚期复治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多西他赛化疗,其中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第1天;多西他赛75mg/m^2,静滴,第1天;每3周重复。完成2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共化疗128个周期,全组45例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24.44%,疾病控制率66.6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1a生存率为41%。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复治食管鳞状细胞癌有一定的疗效,消化道反应及肾毒性较轻,可作为顺铂或氟尿嘧啶耐药患者的二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