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7例肺大细胞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肺大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肺大细胞癌占同期肺癌总数的0.7%;男女之比为23:1;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5年生存率为19.1%,低于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28.2%).结论:肺大细胞癌作为一种相对少见的病理类型,临床疗效较差,有必要进一步细分病理亚型并规范化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食管癌中Cyclin D1的表达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RT-PCR与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Cycfin D1在食管癌组织、配对的邻近食管上皮中的表达状态。分析探讨Cycfin D1的表达状态与食管癌临床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61%和35%的病例分别在食管鳞癌及其邻近上皮组织中显示Cychn D1表达增加。食管癌组织与其邻近的上皮组织之间Cychn D1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x^2=8.776.P〈0.01)。不同T分期的肿瘤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T3+T4期的表达率为70%,T1+T2期的表达率为40%(T3+T4vsT1+T2,x^2=5.363,P〈0.05);在T3期的表达率为70%,T1期的表达率为30%(T3vsT1,x^2=4.646,P〈0.05)。【结论】Cyclin D1可能是参与食管癌化的分子标志物,并且可能是区分不同食管癌T分期的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马国伟  林鹏 《癌症》1996,15(5):357-357
肺癌肉瘤二例报告马国伟林鹏肺癌肉瘤是临床上较罕见的一种肺部恶性肿瘤。本院最近收治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女,56岁,(住院号80678)。1994年10月19日因胸闷伴少许干咳4个月入院,体检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示:左上肺前段见3...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措施,找出原因预防术后继发无名动脉出血。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8名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其中1名气管切开术后继发无名动脉出血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气管切开术后要避免无名动脉出血,除了正确实施气管切开术外,术后的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含橄榄油脂肪乳剂在食管癌术后肠外营养支持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0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用SPSS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两组患者术后进行7~10 d的肠外营养支持,采用等氮、等热量、等渗透压、等液体量配方.研究组使用含橄榄油脂肪乳剂,对照组使用中/长链脂肪乳剂.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8天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送检.观测指标:术前营养状态及营养风险评估,包括体重、体重指数、营养风险筛查等;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常规、血电解质、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尿素氮(BUN)、肌酐、血糖等;有效性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等.结果 两组术后第8天的白蛋白及总蛋白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但研究组的测量值较对照组高(P=0.000),且研究组术后第8天与第1天的总蛋白差值较对照组高(P=0.002).术后第8天对照组的AST及BUN值升高,而研究组的AST及BUN均在正常范围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5,P=0.013).两组间在生命体征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率、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含橄榄油脂肪乳剂在食管癌术后肠外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相对于中/长链脂肪乳剂而言,其对AST及BUN的影响较小.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n olive oil-based lipid emulsion for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after esophagectomy.Methods In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60 patients undergoing esophagectom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n=30,received olive oil-based lipid emulsion)and control group [n=30,received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long-chain triglyceride(MCT/LCT)emulsion].The parenteral nutrition Was provided for 7-10 postoperative days.The nutritional formulas were equivalent in nitrogen,calorie,osmotic pressure,and fluid volume.Peripheral venous blood tests were performed before operation and on the first and eighth postoperative days.All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nutritional status(weight,body mass index,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etc.),safety profiles[full blood test,electrolytes,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alanine amiotransferase(ALT),total bilirubin and direct bilirubin,blood urea nitrogen(BUN),creatinine,blood glucose,etc.],and efficacy indicators(hemoglobin,albumin,total protein,etc.).Results The albumin and total protein levels returned to the normal ranges in beth groups 8 days after operation,although both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tudy group(P=0.000).Also,the difference of total protein levels between the eighth and first postoperative day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P=0.002).In addition,the AST and BUN readings returned to normal ranges 8 days after oper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25, P = 0.013).No serious adverse events were reported in both groups.Other nutritional parameters, renal and hepatic safety profiels, vital signs, and hematology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s Olive oil-based lipid emulsion is a safe and efficient lipid emulsion for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sophagectomy.Compared with MCT/LCT, it has less effect on AST and BUN.  相似文献   
6.
140例三阴乳腺癌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140例三阴乳腺癌病例,旨在了解该院三阴乳腺癌生存及复发情况。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2002年间收治的1125例乳腺癌手术病例,其中140例三阴乳腺癌(其诊断主要基于免疫组化)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生存情况以及肿瘤复发转移方式。结果:140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5年无病生存率为65.7%,5年总生存率为73.4%。同时期(2000~2002年)该院手术后总的乳腺癌共1125例,5年生存率为86.7%。二者生存率比较(73.4%VS86.7%)有统计学意义。78例绝经前三阴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5.0%,62例绝经后患者5年生存率为71.3%。有45例三阴乳腺癌发生复发转移,其中17例(37.8%)肝转移,23例(51.1%)肺转移,7例(15.6%)脑转移。结论:与总的乳腺癌比较,三阴乳腺癌的预后更差;绝经前后三阴乳腺癌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阳性三阴乳腺癌生存差于淋巴结阴性的三阴乳腺癌;与总的乳腺癌比较,三阴乳腺癌复发转移以内脏(肺,肝)转移和脑转移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联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联用简称为HRZ)致大鼠肝损伤的特点.方法 SPF级8周龄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洛伐他汀组、HRZ组、洛伐他汀+HRZ组,按人-鼠间药物剂量换算,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于10、35、55 d分别处死大鼠,采集标本行肝功能生化指标、肝病理学检测及电镜观察.结果 在给药10、35、55 d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洛伐他汀+HRZ组肝功能生化指标均明显升高,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着给药时间点延长,洛伐他汀+HRZ组肝损伤并未呈进行性增加;与洛伐他汀组、HRZ组两两比较时,仅AST在给药55 d时洛伐他汀组与HRZ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在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与病理、电镜观察结果一致.结论 洛伐他汀联合HRZ后短时间内即可能出现肝损伤,以胆汁淤积型肝损伤为主;且随着给药时间延长,洛伐他汀联合HRZ所致肝损伤可能存在适应性现象,联合组并未比洛伐他汀单用或HRZ单用更容易导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国南方食管癌高发地区(潮汕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APC基因连锁位点D5S346和D5S82的杂合性丢失情况。方法:采用PCR银染技术,检测42例配对食管鳞癌标本D5S346和D5S82的杂合性丢失情况。结果: D5S346和D5S82在该食管癌人群中杂合性丢失率高达35%和39%。结论:APC基因附近微卫星标记D5S346和D5S82在中国南方食管鳞癌中的杂合性丢失频率较高,提示APC基因在食管癌中可能同样存在缺失改变。  相似文献   
9.
脏层胸膜受侵对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脏层胸膜受侵对Ⅰ 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232例Ⅰ 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和脏层胸膜受侵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肿瘤最大径>3 cm且无脏层胸膜受侵;B组:肿瘤最大径≤3 cm且脏层胸膜受侵;C组:肿瘤最大径>3 cm且脏层胸膜受侵.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NSCLC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组45例,B组96例,C组91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70.1%、61.9%和56.2%,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7%、50.6%和35.9%,3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脏层胸膜受侵者187例(80.6%), 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3%和42.6%;无脏层胸膜受侵者45例(19.4%), 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1%和56.7%,两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以肿瘤大小和脏层胸膜受侵情况分组为变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RR=1.530,95%CI为1.132~2.067,P=0.006).结论 Ⅰ b期NSCLC中,不同T状态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最大径>3 cm且脏层胸膜受侵的患者预后较差,这一T2状态是否需要修改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内镜下套扎术(EVL)与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法组(治疗组)58例,EIS组(对照组)50例.治疗组先用套扎术,再于每两结扎点曲张静脉内注射血凝酶1 KU.对照组用聚桂醇注射法进行硬化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控制急性出血的止血率分别为95%、80%(P<0.05);1周后再出血率分别为12%、34%(P<0.05),3个月后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1%、76%(P<0.05).结论 EVL与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法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