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病变,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典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三联症,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腹痛不明显,而以便血为主,增加了早期确诊的困难.现收集本院近年来诊治的该类患者1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君红 《职业与健康》2009,25(11):1229-1230
严重胸外伤患者伤情重,对呼吸循环影响大,死亡率高,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的重视。笔者对本院2006-2008年共收治的108例严重胸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黏膜异型增生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在Padova国际分类中称非浸润性新生物,即由限制在基底膜内的肿瘤性上皮代替了正常的胃黏膜上皮。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myc、bcl-2、P53基因蛋白在胃黏膜异型增生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 典型病例例1,男性,22岁.因发热、腰痛8天,无尿3天,咯血、呼吸困难2天,于1995年12月2日16时30分入院.当时查体温36.5℃、脉搏104次/分、血压23/12kPa,呼吸28次/分,端坐呼吸,前壁静脉穿刺处大片瘀斑.双肺呼吸音粗糙,肺部闻及散在水泡音.心率114次/分、律整,双肾区叩击痛(+)无水肿,血BUN52mmol/L、cr982 mmol/L、血WBC12.8×10~9/L、异淋 0.01、K~+4.4 mmol/L、Na~+ 113.1 mmol/L、c167. 8 mmol/L.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多器官衰竭、急性肾衰,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出血.17时10分行血透,负压210mmHg,透析流量180 ml/min,3h诱导透析后,呼吸困难又症状减轻,双肺湿罗音明显减少.于22时15分呼吸困难又复加重,咯血、燥动、双肺湿罗音明显增多,心率124次/分,予以静注西地兰0.2mg、氨茶碱0.25mg、利尿等处置症状无缓解,于22时50分再次进入透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病变,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典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三联症,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腹痛不明显,而以便血为主,增加了早期确诊的困难。现收集本院近年来诊治的该类患者1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Barrett食管(BE)指食管下段正常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的一种改变。是由于长期慢性胃食管反流病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由于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密切而引起高度关注。作者回顾本院20134年1月至2007年2月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的BE患者45例,就其内镜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病变,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典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三联症,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腹痛不明显,而以便血为主,增加了早期确诊的困难.现收集本院近年来诊治的该类患者1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p16、p5 3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研究 10 0例胃癌 ,2 0例中、重度异型增生 ,16例萎缩性胃炎和 10例正常胃黏膜p16、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 p16阳性率为 80 % ,p5 3未表达。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 p16阳性率分别为 68 8%、3 5 %和 4 3 % ;p5 3阳性率分别为 12 5 %、2 5 %和 5 6%。p16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与预后明显相关 (P<0 .0 5 ) ;p5 3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Lanren分型有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从正常胃黏膜到病变组织PCNA指数逐渐上升 ,以异型增生、胃癌细胞增殖显著 (P <0 .0 1) ,癌细胞PCNA指数p16阴性组 ,p5 3阳性组高于对照组 ,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 )。p16、p5 3阳性表达具有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有较高的增殖活性 ,基因水平上已表现出癌变特性 ,是癌变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p16、p5 3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治幽门螺杆菌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消化性溃疡 (PU)患者根治幽门螺杆菌 (Hp)前后胃窦和食管下段黏膜病理及感染情况的分析 ,探讨Hp和反流性食管炎 (RE)的关系。方法 随机复查 10 5例PU患者 ,其中 74例用三联方案 (铋剂 +阿莫西林 +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根治Hp ,3个月后取胃窦和食管下段黏膜标本作组织学和Hp检查。RE按中国烟台试行标准进行分级。结果  10 5例PU治疗前合并RE(I级 ) 2例 ,胃窦黏膜Hp阳性 74例 ,经抗Hp治疗后胃窦黏膜Hp转阴者 4 5例 ,发生胃镜RE(I级 ) 5例 ,组织学RE(轻度 ) 7例 ;胃窦黏膜Hp持续阳性者 2 9例 ,发生胃镜RE(I级 ) 2例 ,组织学RE(轻度 ) 4例。食管下段黏膜两组Hp均为阴性。虽然Hp转阴组发生胃镜RE和组织学RE数略高 ,但两组R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此外 ,检测 112例各级RE患者食管下段黏膜Hp感染情况 ,Ⅰ、Ⅱ、Ⅲ级RE的阳性率分别为 0 %、15 .5 5 %和 30 .77% ,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PU根治Hp后转阴患者RE的发生率无明显升高 ,提示PU抗Hp治疗后RE的发生与胃窦黏膜是否感染Hp无明显关系。而RE的病变程度与食管下段黏膜Hp感染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胃粘膜异型增生的诊断、转归及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对 6 0例具有随访资料的胃粘膜异型增生病例进行胃镜、病理形态特征分析 ,并作PCNA免疫组化染色 ,HID AB PAS组织化学染色、Hp检测。结果 高度异型增生胃镜形态表现为灰白色、粗糙、光泽消失、病灶 >0 .5cm的与癌变关系密切 (P <0 .0 1或 0 .0 5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高度异型增生、不完全大肠型化生癌变率高。Hp感染阳性组PCNA增殖指数高于Hp感染阴性组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高度异型增生应做胃部分切除或近期胃镜下活检随访 ,低度异型增生必须密切随访。Hp感染、PCNA增殖指数与胃粘膜增殖、恶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