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地区彝族青少年及成人CD3、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初步建立彝族青少年及成人外周静脉血CD3、CD4、CD8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和CD4/CD8比值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对彝族健康人血标本进行现况调查,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别进行比较,用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产的FAcscount自动化流式细胞仪进行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计算,并进行分析。[结果]CD4正常值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部分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正常平均值为865.77±304.54;CD8及CD4/CD8在不同性别之间及部分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计数平均值为674.28±273.63,CD4/CD8平均值为1.38±0.51。[结论]凉山彝族正常人群CD4淋巴细胞绝对值与美国CDC公布的结果相似,建议对彝族人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CD4平均值的诊断临界值建议可采用500/mm3。  相似文献   
2.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面积60423km,辖17个县(市),总人口420万,彝族184万约占全州人口的44%,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自1995年从云南遣返回凉山州的吸毒者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以下简称HIV)感染者,到2004-12,全州累计发现HIV感染者1934例,占四川省发现HIV感染者数的44.63%(1934/4333),列四川省第1位。年平均增长率为45.1%,增速超过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2004年对9388例吸毒等相关人群进行了抽血作HIV/RPR监测,查出HIV感染者676例(经四川省艾滋病监测中心确认),梅毒(以下简称RPR)321例。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戒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HIV抗体检测的弱阳性外部质控血浆并进行应用,确保HIV初筛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方法 用不同个体HIV阴性血浆稀释不同个体的HIV阳性血浆得到弱阳性外部质控血浆,用荷兰生物梅里埃试剂检测20次后得到的S/CO值在Eexcle表格上绘制质控图.结果 自制的弱阳性外部质控血浆经1年使用后稳定性好,变异系数<20%.结论 自制适合自己实验室的弱阳性外部质控血浆方法简单,经济实惠,使用方便,易于保存,适用于HIV初筛实验室日常检测的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因AIDS死亡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2012年中国艾滋病ART信息管理系统中的5525例凉山州艾滋病病人的基本情况、死亡时间、治疗情况、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死亡430例,其中287例(66.7%)死于AIDS相关疾病。病人接受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34.5±9.0)岁,男性占86.4%(248/287),经静脉吸毒感染占76.0%(218/287),从确认HIV抗体阳性到接受ART的时间平均为(21.0±19.1)个月,9.6%(26/271)的病例治疗前最近一年患有肺结核。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50.4%(140/278)的病死病例在治疗开始时为临床I期;开始治疗时CD4细胞计数检测平均为(219.9±130.1)个/mm3,88.9%(240/270)在350个/mm3。34.1%(98/287)的病例开始治疗前3个月出现AIDS相关疾病/症状;平均时间为(12.7±10.6)个月。52.3%(150/287)是在治疗开始后的12个月内病死。不同性别、感染途径、临床分期、首次CD4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治疗前最近一年是否患有肺结核的AIDS病人,其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因AIDS相关疾病死亡是凉山州接受ART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AIDS病人应定期进行随访和CD4细胞检测,及早接受ART。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1年凉山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例)的CD4细胞检测情况,为提高工作质量及经费使用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2011年凉山州的历史卡片,按照病例是否死亡及疾病状态分类,分析2011年随访病例的CD4检测情况。结果 2011年凉山州随访病例的CD4检测比例为55.9%,检测人次数比2010年增长56.5%。其中存活的HIV病例完成1次CD4检测的比例为49.2%,存活的AIDS病例完成2次CD4检测的比例为58.5%,未治疗的AIDS病例按照国家要求完成2次CD4检测的比例为31.6%,在治的AIDS病例按照国家要求完成2次CD4检测的比例为93.0%,死亡的HIV病例CD4检测的比例为8.1%,死亡的AIDS病例CD4检测的比例为44.0%。CD4重复检测的占全年检测总人次数的20.2%。CD4〈350/mm3 HIV/AIDS病例的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为64.9%。结论凉山州HIV/AIDS病例CD4检测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检测人次数增长迅速,在治的AIDS病例检测完成率超过国家考评标准23.0%。但仍存在检测比例较低、重复检测及治疗覆盖率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避免重复检测,努力提高检测的比例及治疗覆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凉山州2007-2012年艾滋病检测工作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扩大艾滋病检测工作策略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的HIV检测数据,分地区和人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2年,凉山州HIV检测量分别为21 056、113 525、248 400、317 863、714 050、679 256例。7年的增长幅度达到3 125%。HIV检出阳性率为2.73%、4.10%、1.72%、1.72%、0.54%、0.56%,呈下降趋势。凉山州城市地区、疫情高发县、疫情低发县HIV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87%,1.26%,0.43%。高暴露风险人群、自愿咨询检测人群、一般大众人群的HIV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59%,7.20%,0.60%。高暴露风险人群中性病门诊就诊者、娱乐场所从业人员、HIV阳性者的配偶/固定性伴、吸毒人群、羁押场所人群等HIV检出阳性率分别为0.65%,0.52%,3.89%,10.95%,3.60%。结论凉山州HIV检测工作进展显著,在部分人群中HIV检出阳性率较高,应继续将吸毒人群、羁押人群、阳性者配偶/固定性伴作为艾滋病检测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凉山州1995-2012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死亡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对1995-2012年凉山州报告的28394例HIV/AIDS病人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死亡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累计死亡4075人(14.4%),其中因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死亡1494人(36.7%),吸毒过量死亡1001人(24.6%),其他原因死亡1457人(35.8%)。因艾滋病死亡的1494例HIV/AIDS病人中,诊断时平均年龄为(31.0±9.7)岁,男性1199人(80.3%),已婚有配偶970人(64.9%),彝族1398人(93.6%),经注射吸毒感染915人(61.2%),未接受抗病毒治疗1311人(87.8%),诊断到死亡平均时间为(28.9±24.1)个月。研究对象平均生存时间为166.97个月[95%可信区间(CI)=159.58~174.36]。1年生存率为98.42%,5年生存率为89.43%,10年生存率为76.39%,15年生存率为65.59%。总病死率为2.11/100人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的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感染途径、病程阶段、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凉山州HIV/AIDS病人因艾滋病死亡主要集中在农村,青年彝族男性为多;早期发现,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以下简称抗-HBc)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指征之一。近年来,抗-HBc检测,已广泛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象筛选等方面。本文按何尚浦介绍催化模型原理。试用可逆催化模型拟合自然人群中抗-HBc检测结果,借以分析人群中抗-HBc检出状况。模型和方法一、资料来源1.对象:1986年采用整群抽样法,抽查凉山州二个州属以上厂矿部份人群和西昌市城区二所幼儿园,共1298人,其中:男性621人,女性677人,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年龄59岁。2.抗-HBc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凉山州14县农村地区常住人口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当地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09年对凉山州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金阳、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宁、盐源、木里等14个县、共140个村农村常住人口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由调查员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6 756人,平均年龄为(31.37±15.10)岁,男性别比为0.95,汉族占49.28%,彝族占46.11%;有吸毒史的占0.44%,吸毒人群中静脉注射占31.04%,口吸、静脉注射两者都有的占31.61%;最近1年有多性伴史的占0.94%,最近1次多性伴关系中使用安全套的占23.79%;最近1年有外出打工史的占6.54%。调查人群的平均HIV抗体阳性率为0.79%,男性HIV抗体阳性率为1.28%,15~29岁人群为1.53%;离异或丧偶为1.29%,彝族人群为1.58%。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3.023)、50岁以下(OR=5.090)、农民(OR=4.802)、彝族(OR=11.797)、文盲(OR=1.559)、有吸毒史(OR=15.945)易感染HIV。结论凉山州14县农村地区常住人口中HIV感染率较高,以彝族中青年、男性为主,主要与注射吸毒行为有关,应针对不同的人群行为特征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6 ~2011年凉山州吸毒哨点人群中HIV-1新发感染情况.方法 对2006、2008、2009、2010、2011年在吸毒哨点人群中采集的4 103份有效样本,进行HIV检测,初筛阳性的样本经免疫印迹法(WB)证实后,进行BED检测,评估HIV-1的新发感染率.结果 通过对4 103份样本的检测,发现2006、2008、2009、2010、2011年的HIV-1感染率和新发感染率分别为:22.4%和6.89%、29.6%和8.92%、26.2%和13.22%、21.5%和8.05%、23.4%和10.12%.结论 2006~2011年,凉山州吸毒人群HIV-1感染率居高不下,而且新发感染率有上升趋势,提示凉山州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需加大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