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分析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观察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CD4+、IgA、Ig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CD4+、IgA、IgG水平升高幅度及CD8+水平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12.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18例HS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HSE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大多数患者脑电图有异常表现,少数脑脊液病毒学检查阴性。结论HSE的诊断应以临床症状为主,同时结合脑电图(EEG)、脑脊液病毒学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EEG有利于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治疗应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同时结合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时间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本院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入选患者均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对照组发病后3~6h内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发病后3h内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7及14 d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7、14 d 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 (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h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护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是以实践为主的学科。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实习生在毕业前进行综合的具有岗前培训性质的专业实习。临床护理教师素质的好坏,决定是否能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相关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手术和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全身麻醉施行手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元线形回归方程对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年龄、麻醉方式、手术种类;>60岁的老年患者36例,占45.0%,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中,全身麻醉、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分别为44、20、16例,各占55.0%、25.0%、20.0%;神经系统疾病和胸部、心血管系统疾病分别为40、20例,各占总疾病的50.0%和25.0%.结论 应加强对麻醉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提出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意识障碍多见且明显,不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并发症多,误诊率高及病死率高,本组40例患者中,治愈20例,进步10例,恶化6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应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结合辅助检查共同判断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7-10—2012-10急诊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0例,按降压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80例)和指南标准降压组(80例),分别给予强化降压和标准降压治疗。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4h后2次头颅CT血肿体积变化情况。结果早期强化降压组发病0~24h平均收缩压控制在145mmHg,24h内血肿体积扩大6例(7.5%);指南标准降压组平均收缩压控制在170mmHg,24h内血肿体积扩大14例(17.5%),2组血肿扩大发生率比较,早期强化降压组明显小于指南标准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预防和减少血肿扩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将80只大鼠采用Allen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治疗组)40只和观察组(电刺激联合神经营养因子3治疗组)40只,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7、14、28 d对两组大鼠Tarlov评分、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组织巢蛋白(Nestin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两组大鼠干预前Tarlov评分、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组织Nestine、GFAP、5-HT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7、14、28 d观察组Tarlov评分0、1级比例分别为60%、50%和40%,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峰峰值和潜伏期分别为(172.08±15.56)、(221.46±18.63)、(255.56±20.43)μV和(2.97±0.25)、(2.89±0.22)、(2.78±0.20)ms,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峰峰值和潜伏期分别为(229.19±19.69)、(280.73±23.07)、(312.48±27.85)μV和(2.91±0.22)、(2.80±0.19)、(2.65±0.15)m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组织Nestine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7.26±1.98)、(21.33±2.68)及(18.78±2.53)个/HP,GFAP为(36.27±4.83)、(44.18±6.37)及(41.26±5.94)个/HP,5-HT为(26.83±1.78)、(33.27±2.38)及(30.68±2.07)个/H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干预后7、14、28 d均优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较高,对于运动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均更为明显,且改善作用也较为持久。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60%~80%,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其急性期病死率为5%~15%,存活患者中的致残率约为50%。致残程度决定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尽可能地早期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目标。本科自2012年1~12月应用纳乐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对氧糖剥夺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或第4代的星形胶质细胞传代至96孔板内,细胞贴壁并长出突起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和腺苷预处理组。观察氧糖剥夺8 h复氧糖24 h后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培养液中GDNF水平。结果氧糖剥夺组G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腺苷预处理组GDNF水平显著高于氧糖剥夺组(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能进一步增强缺氧缺糖后GDNF的表达,GDNF的表达上调可能是腺苷预处理诱导缺血耐受,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