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慧珍  董宏  李斌  顾红菲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5):83+85-83,85
脑梗塞是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其致死率、致残率高的特性严重危害着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已成为医学和社会重点关注的课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做好二级预防,降低复发率,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种围绕治疗卒中的药物有很多,具体疗效各有不同,我们对脑血栓片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
顾红菲  董宏  李斌  魏健 《华夏医药》2009,(6):479-482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死广率高,致残率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是否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患者病情预后密切相关。经循证医学证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顾红菲  宁宪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677-2678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脑电图、P3潜伏期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组治疗后临床下痫样放电较卡马西平组减少,P3潜伏期缩短(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总智商(F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治疗组儿童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较卡马西平组提高(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九分法"在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不良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79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按照"九分法"评分后,分为0~3分组55例和4~9分组24例。采用CT血管造影(CTA)原始图像中寻找"点征"以及基线CT平扫血肿体积计算,比较2组基线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肿扩大、外科手术干预及死亡人数,同时比较"九分法"与单纯使用"点征"预测血肿扩大的优劣。结果与0~3分组比较,4~9分组点征阳性、复查血肿扩大、30dNIHSS评分、外科手术干预、90d病死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九分法"预测血肿扩大阳性预测值为50.0%,阴性预测值为96.4%,敏感性85.7%,特异性81.5%。与单纯使用"点征"预测比较,"九分法"预测血肿扩大阳性预测值下降,阴性预测值升高。结论 "九分法"能够有效预测血肿扩大及不良临床预后,在临床运用中应结合"九分法"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分层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通过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危险因素管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预后及复发的影响,为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0年2-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9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危险因素状况进行定期针对性的指导治疗及健康干预,并在发病1年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11.91%,病死率为3.82%,预后不良率占34.38%.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1年未控制组的复发率及预后不良率明显高于控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戒烟、戒酒与1年预后有关.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危险因素的管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是最经济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之一,可显著地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及预后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PTAS)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5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药物保守治疗18例和PTAS治疗17例的疗效有无差异.结果 药物保守治疗和PTAS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PTAS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早期就诊的轻症脑梗死患者常可于头CT检查时发现其同时伴有局限性皮层脑萎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本研究入组20例轻症脑梗死伴有局限性皮层脑萎缩患者,完善血管检查证实存在颈内动脉狭窄。 结论 局限性皮层脑萎缩与慢性颈动脉狭窄有一定的相关性。局限性皮层脑萎缩患者,医生应予以重视。但伴有局限性皮层脑萎缩是否可以作为颈动脉狭窄干预治疗的指征,以及干预治疗后局限性皮层脑萎缩是否可逆转尚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3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头晕2天住院。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一致,口角不偏,伸舌不偏,右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Ⅳ,  相似文献   
9.
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筛选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3例.22例予以溶栓治疗(溶栓组),方案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将总剂量的10%1 min内静脉注射,剩余的90%加入0.9%生理盐水40 mL以输液泵滴注,持续1h以上,24h后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NHISS评分、Barthel指数(BI)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并记录患者死亡、继发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4h、14 d、90d的NHI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BI评分较对照组增加.90d随访时,BI评分和mRS评分溶栓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2组死亡和所有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rt-PA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一例首诊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下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7岁。主因意识不清1个月余,于2009年9月1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余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意识不清,二便失禁,当地即刻行头CT检查无明显异常(图1),24h后复查头CT示双侧丘脑低密度(图2),后行头MRI检查示双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