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研究在测定适合我国布氏锥虫伊氏亚种(下简称伊氏锥虫)虫株生长的最适条件的基础上,对Baltz培养系统作了改进,建立了无需饲养层培养系统适应过渡直接建立无细胞培养的方法,总结出了一套保证体外培养成功并长期连续培养的技术措施。研究中还发现:(1)培养中锥虫有规律地形成集落,其形成和保持有助于锥虫生长繁殖;(2)伊氏锥虫在烛缸和密闭培  相似文献   
2.
检测了151 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囊虫病循环抗原( CA) 和抗体( Ab) ,总阳性数为86 例,分布于苏南和苏北的18 个县、市。其中男性64 例,女性22 例;儿童28 例,成人58 例;城镇59 例,农村27 例。这一结果表明,脑囊虫病,特别是儿童脑囊虫病在江苏地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应引起重视。对10 例治愈患者治疗前后CA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发现CA检测不仅可作为囊虫病的诊断,还可作为囊虫病疗效考核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小鼠动物模型进行猪囊虫病免疫预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以昆明小鼠作实验动物模型,探讨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7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用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免疫1次,每二组免疫2次,第三组不免疫。第一次免疫后20d各小鼠经尾静脉感染已孵化的有活力的六钩蚴,63d后剖检小鼠检查有无囊虫,并观察虫体的活力。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囊虫抗原和抗体,以监测疫苗的免疫反应及虫体寄生状况。结果 所有免疫小鼠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免疫7d后部  相似文献   
4.
试剂的稳定性是保证试剂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我们研制的囊虫病循环抗原(CA)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的质量,我们对该试剂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抗体稳定剂的效果观察 按本所制定的《囊虫病循环抗原(CA)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制造及检定规程》预包被酶联反应板后,一半用厦门大学生产的抗  相似文献   
5.
在猪绦虫融合抗原pCC27(本室从六钩蚴cDNA表达文库筛选的3个保护性抗原经拼接所得)基因片段5′末端引入1个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2个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TGG),构建成DNA疫苗。通过肌肉注射途径将这种DNA疫苗免疫小鼠和仔猪。动物试验结果表明,TGG表位可提高小鼠血清pCC27抗体IgG、IgG1、IgG2a的水平,且长时间保持较高应答水平。用该疫苗免疫仔猪获得了89%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调查国内乙型肝炎病毒(HBV)nt531位变异株的流行情况提供方法学。方法:根据已知的HBV基因组序列并结合国内主要流行adr和adw亚型的特点,合成在nt531位分别为C、G和T的3种不同引物,建立了突变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方法。结果:利用msPCR对10个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儿童体内扩增的HBV S基因片段进行了初步检测,表明该法可分别特异性扩增nt531为C、G或T的HBV DNA,并可推测nt531为A的HBV DNA。结论:该法是鉴定HBV基因组nt531位变异株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猪囊虫病疫苗生产用工程菌菌种在传代过程中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对工程菌菌种按规程进行了 5 2代传代及不同条件下保存 ,检测菌种的质粒、表达量、免疫学活性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经 5 2代传代 ,工程菌及其菌落形态结构及质粒DNA电泳与原始菌种一致 ,SDS -PAGE电泳显示分子量为 6 0kD ,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19%~ 2 4% ,免疫学活性为 4 0× 10 3 ~ 1 6× 10 4 /mg ,与原代菌种基本一致。菌种在 4℃、 - 2 0℃、 - 30℃、 - 70℃下保存 ,菌种稳定性不一致 ,- 70℃最稳定 ,- 2 0℃最差。结论 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生产用工程菌菌种经 5 2次人工传代和- 70℃保存 ,其各种特性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板蓝根多糖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可明显增强小鼠对DNCB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诱导体内淋巴细胞转化和增强脾细胞的NK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