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期间公众对应急物资的抢购与囤购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正确引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应对行为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网络调查方法于2020年8月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9132份。低年龄、高中及以下的公众更易发生抢购、囤购行为,已婚的公众更倾向发生囤购行为。主动搜索信息、关注疫情信息、地区疫情严重、恐慌情绪、情绪易感、地区高风险、周围人感染、媒体报道严重性是影响公众采取抢购、囤购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  针对性地向不同特征人群靶向输入疫情发展态势信息,降低民众对于疫情的恐慌感,完善我国应急物品的保障和供应机制,维持防护物品的价格稳定可避免发生应急物资囤购行为。  相似文献   
2.
慢性浅表性胃炎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类型。本文综述了中西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研究现状,通过判定分析总结了中西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经验,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祖国传统医学中“肝癖”“积证”“胁痛”“痰证”等范畴.本文综合分析了中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研究现状,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之下公众应对行为情况,探讨公众应对行为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中公众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8月采用自制问卷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9132名公众进行网络调查,应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公众的应对行为进行分析,使用SPSS软件考察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公众总体应对行为良好,尤其在戴口罩(94.7 %)、勤洗手(94.4 %)、居家隔离(86.2 %)等方面,但也存在过度防护问题,如在室外空旷环境规范佩戴口罩(77.6 %)、反复洗手(41.3 %)、高频大量消毒(27.2 %)、预防性服药(25.9 %)等。经潜类别分析,将公众的应对行为分为3个潜类:戒备型(23 %)、冷静型(67.8 %)、无畏型(9.2 %)。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冷静型人群,非医疗职业者(OR = 1.293)更容易成为戒备型人群;而男性(OR = 1.626)、无业者(OR = 1.591)、农村公众(OR = 1.218)更容易成为无畏型人群;低文化程度、中青年人、高收入群体、低风险地区的公众更容易形成两端极化行为。  结论  疫情之下公众的应对行为存在明显潜类别,行为成簇出现且比例不同。低文化程度、中青年人、高收入群体、低风险地区的公众均易出现过度戒备或松懈的极化行为,男性、无业者、农村地区公众易采取无畏型行为,这两类人群是疫情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用DNA条码技术对绥芬河口岸两种形态学特征非常相近的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的鉴定方法,探讨DNA条形码在蜱类鉴定中的实用性。方法在黑龙江绥芬河口岸采集游离血蜱103只,形态学鉴定完毕后,提取蜱样本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从2种血蜱基因组中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经形态学鉴定嗜群血蜱89只,日本血蜱14只;2种血蜱COⅠ基因之间的同源性为87.5%,嗜群血蜱与GenBank中编号KR108867.1公布的嗜群血蜱CO Ⅰ序列相似性为99.8%;日本血蜱与GenBank中编号KR108879.1公布的日本血蜱CO Ⅰ序列相似性为99.8%,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对于形态学特征相近蜱种的鉴定,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DNA条码技术鉴定方法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也能更好地了解其进化关系,为蜱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问题。方法2021年2月,采用网络调查,以321名慢性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的慢病患者中,37.1%出现就医延迟。就医延迟最多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23.5%);就医延迟影响的首位原因是患者出现"医院恐慌"现象,害怕院内交叉感染而不敢去医院(54.6%);未及时就医带来的首位影响的是康复变慢(43.7%)。结论就医延迟发生的主要社会人口学特征是年龄和自评健康状况,患者就医延迟的心理行为特征是风险感知和过度防护,新冠肺炎疫情下,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现象较高,就医延迟后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建议采取全方位的综合举措以缓解患者疫情期间的就医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黑龙江黑河口岸鼠类及蜱类携带巴尔通体的情况。方法利用布旗法和夹夜法捕获蜱类及鼠类样本,其中捕获蜱类样本640只,鼠类样本8只,对样本进行处理后,利用PCR方法检测巴尔通体,获得的阳性样本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鉴定。结果在蜱类检测中,仅在森林革蜱中检测到巴尔通体,阳性数为22只,在森林革蜱中的感染率为3.77%(22/583);在鼠类检测中,仅在黑线姬鼠中检测到巴尔通体,阳性率为33.33%(2/6)。结论黑龙江黑河口岸存在鼠类及蜱类携带巴尔通体的情况,提示应重点关注巴尔通体感染,并开展鼠类及蜱类携带巴尔通体的常态化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