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方法,为提高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8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患儿均经空气灌肠复位,复位成功113例,成功率为95.8%。灌肠复位过程中未发生肠穿孔等并发症,5例灌肠复位失败者改行手术治疗。在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113例患儿中,有10例为肠套叠复发患儿,其中8例1年间复发2次,1例复发3次,1例复发5次。结论:空气灌肠复位是肠套叠治疗有效安全的方法;早期诊断、早期空气灌肠、适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韩立志 《淮海医药》2012,30(2):136-137
目的探讨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临床适应证。方法本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42例;股骨近端随内钉(PFN)固定36例;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CP)固定18例。结果经随访6个月~3年,优良率分别为90.5%,91.7%,94.4%。结论 3种内固定材料中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优于动力髋螺钉,但各有其适应证:对EvansⅠ、Ⅱ和部分Ⅲ型可选用DHS固定;PFN作为髓内固定系统,是固定非稳定型骨折(EvansⅢ、Ⅳ型)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对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高龄者可选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临床应根据骨折类型,年龄、体质因素及骨质疏松程度等作综合分析,选择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沈丘县人民医院于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利用腹腔镜诊治的467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腹腔镜下均得到明确诊断,其中432例(92.5%)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35例(7.5%)转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探查术在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上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转移性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 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 E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对1例脑转移性EMC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既往病史为右小腿黏液样软骨肉瘤,术后复发2次;MRI示右侧颞枕顶叶见团片状囊实性占位,病灶实性部分见片状不均匀明显强化;镜下见富于软骨黏液样间质内可见圆形或小梭形散在分布的肿瘤细胞,细胞胞质嗜酸性,细胞核蓝染、较一致,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S-100、vimentin、Syn及NSE均阳性。结论 EMC为少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脑转移性EMC临床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晕厥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晕厥为主诉的12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晕厥的定义及临床检查结果,排除其中非晕厥性疾病20例,108例患儿确诊为晕厥;其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MS)70例(64.81%),心源性晕厥8例(7.41%),不明原因晕厥24例(22.22%)。发作前有诱因者85例(78.71%),有晕厥家族史者21例(19.44%),有猝死家族史者1例(0.93%)。NMS及心源性晕厥常有反复发作的特征。NMS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前兆常为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眼前发黑、听力下降、恶心、胸闷等表现;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表现为心慌、胸闷、乏力等;直立性低血压(OH)表现为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听力下降等;心源性晕厥表现为心前区不适、疼痛、胸闷。结论VVS是儿童晕厥最常见原因之一,各类型晕厥的发作常有诱因及前兆,有反复发作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3种体外培养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诱导分化,探讨体外诱导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分为5-氮胞苷(5-aza)组、扩张型心肌病(DCM)模型大鼠心肌细胞裂解液组和DCM模型大鼠血清+5-aza组,同时设对照组(同等条件下在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表现,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中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获得大鼠BMSCs,BMSCs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特征性表面标记CD44、CD29和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CD34;特定诱导条件下,BMSCs可以向成骨细胞及脂肪样细胞分化。体外3种培养方法均可诱导BMSCs表达cTnT,分化为心肌样细胞;5-aza组细胞生长状态差,其余2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DCM模型大鼠血清+5-aza组细胞中cTnT阳性表达率最高。结论:采用DCM模型大鼠血清联合5-aza诱导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小儿腹痛的病因进行分析及探讨,为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600例住院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小儿腹痛的病因复杂,其中内科疾病535例,占89.2%,腹内疾病388例(64.7%),腹外疾病147例(24.5%);外科疾病65例,占10.8%,包括急性阑尾炎24例,肠套叠20例,肠梗阻6例,腹股沟疝4例,肠息肉3例,急性胰腺炎2例,美克尔憩室2例,胆囊结石2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尿路结石1例。结论:了解引起小儿腹痛的病因,对准确诊断治疗小儿腹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s)的螺旋CT征象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胃肠道间质瘤,回顾性分析其在CT扫描中的特征。术前均行平扫、增强双期扫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14例,小肠5例,十二指肠3例,直肠2例,食管、肠系膜、腹膜后各1例。肿块多呈类圆形或浅分叶状,良性5例,直径在3~5 cm,增强强化均匀;交界性5例,直径在4~7 cm,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恶性17例,肿块直径均〉5 cm,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不规则坏死、囊变区域。螺旋CT对该组病灶的定位准确度为93%,定性为78%。结论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良恶性判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重组白介素-12(rmIL-12)治疗小鼠病毒性心肌炎过程中血清白介素-6(IL-6)及(IL-10)水平,探讨rmIL-12的作用机制。方法 2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药物对照组,以及rmIL-12小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6及IL-10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心肌病理改变。结果不同治疗组之间和治疗后不同时间,IL-6及IL-10值均有变化。在实验的第5及第10天,IL-6及IL-10的血清水平随着应用rmIL-12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治疗组IL-6血清水平在第5天达到高峰,在第15天各组IL-6血清水平均降低到接近空白对照组水平。IL-10在第10天达到高峰,在第15天各组间IL-10的血清水平有所下降,但尚未恢复到空白对照组水平。除空白组外,各组心肌均有炎症细胞浸润和变性坏死,病变最轻的为中剂量治疗组。结论适量应用rmIL-12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心肌病理改变减轻,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血宁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93例住院治疗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患者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方案根据病情及合并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神经保护、控制血压、血糖、调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予以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对照组予以注射用丹参80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67.3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评分中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及总体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血宁对改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具有较好的效果,还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