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带制作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带在肋骨骨折和胸部术后减轻伤口张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胸带给带有胸腔闭式引流的病人造成不便:由于胸腔闭式引流瓶的体积大及密闭性,我们只能将胸带压住闭式引流管而无法将其拉出至胸带外面,易使胸腔闭式引流管打折,导致引流不畅.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灵活性较强的胸带,既方便又能避免上述弊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胸腔镜手术和剖胸手术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方面的优势以及护理的特点。方法选择确诊为自发性气胸的住院病例共130例。其中胸腔镜手术65例,剖胸探查手术65例。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护理工作量及复发率。结果胸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剖胸探查术组,胸管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剖胸探查术组。复发率、护理工作量明显少于剖胸探查术组。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护理工作量明显减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前、后胸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手汗症患者取仰卧位 ,电刺激右正中神经后在右手掌、足底 ,左手掌、足底同时记录皮肤反应 ,并测定皮肤温度。均在胸腔镜下行第 2、3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结果  2 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 ,术后有 5例发生少量气胸 ,均自然吸收。随访无复发 ,但 10例 (5 0 % )发生代偿性多汗症。术后均可见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变化 ,16例 (80 % )双手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完全消失 ,4例潜伏期显著延迟 ,振幅也显著降低。术后 1个月受检的 2例患者与术后 1d受检的患者得到的结果相似。皮肤温度在术前比正常低者 ,术后均上升 ,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温度的上升双手比双脚显著。结论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测定可作为手汗症患者的术后效果评价及复发判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开胸术后,病人由于疼痛而不敢进行有效的咳痰,容易并发肺不张、肺部感染。严重疼痛也可引起心脏骤停、血压增高。开胸术后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止痛。我们采用BCDB型一次性电子镇痛输液泵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等方法给予止痛药物,有效地解决了病人术后疼痛的问题。2005年1月~11月,我科共有51例病人开胸术后使用上述方法止痛,均收到了满意的镇痛效果,术后咳痰顺利,减少了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病人顺利康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术后小肠营养与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比较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食管癌术后病人多伴有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而术后禁食、手术创伤等因素使病人的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更为明显,从而增加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我科从2002年初开始,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置2个管,一为胃管,用于胃肠减压,二为小肠  相似文献   
6.
ICU病人营养支持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与改善机体器官、细胞的功能与代谢,促进病人的康复。Barileti[’增指出热量平衡与危重病人死亡率直接相关,热最摄入不足可导致机体衰竭,热量过剩则导致严重的代谢异常。本研究通过对52例危重病人进行营养状况的评定及能量供给的实际测定,了解ICU病房危重病人的不同疾病及其营养支持的成分、方式、时间,为危重病人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临床资料和方法一、一股资料本组共52例,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22~68岁。在ICU平均住院12天,营养支持完成PN,PN+EN,EN。病人中途死亡或因各种原因未完…  相似文献   
7.
8.
9.
10.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的外科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大、中动脉血管腔节段性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远端肢体脉搏减弱等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该病治疗难度大、易复发、预后合不太理想.通过对23例ASO病人的护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