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皱缩方式对囊胚玻璃化冻融后复苏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体外受精(IVF)/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病人冷冻或移植后的246枚囊胚,随机分为对照组(囊胚不进行皱缩,直接玻璃化冻融)、激光皱缩组(囊胚采用激光打孔法使其完全皱缩后行玻璃化冻融)、机械皱缩组(囊胚采用机械挤压法使其完全皱缩后行玻璃化冻融),每组82枚。比较三组间的复苏率和孵出率。结果激光皱缩组和机械皱缩组囊胚玻璃化冻融后的复苏率和孵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机械皱缩组和激光皱缩组的优质囊胚孵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激光皱缩组优质囊胚复苏率及孵出率均高于机械皱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机械皱缩组和激光皱缩组的劣质囊胚复苏率、孵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激光皱缩组劣质囊胚孵出率高于机械皱缩组(P 0.05)。结论人工皱缩去除囊胚腔液能够显著改善囊胚玻璃化冻融复苏结局,而激光法皱缩是最佳的人工皱缩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周期受精卵原核评级及胞浆晕出现与否在预测胚胎体外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体外受精周期D1受精卵原核评级及胞浆晕出现情况与卵裂率、D3可冻胚胎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转化率、可冻囊胚转化率、优质囊胚转化率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D1受精卵原核评级为Z1、Z2、Z3组的D3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转化率、可冻囊胚转化率均高于Z4组受精卵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卵原核评级Z1组囊胚转化率高于Z3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卵胞浆晕出现组胚胎发育参数高于无胞浆晕出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核评级为Z1、Z2、Z3的受精卵胞浆晕出现组胚胎发育参数高于无胞浆晕出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原核评级为Z4的受精卵有胞浆晕组仅D3优质胚胎率高于无胞浆晕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3移植周期中,移植胚胎胞浆晕出现与否在不同分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受精周期受精卵原核评级及胞浆晕出现与否可以用于预测胚胎体外发育潜能,但移植胚胎胞浆晕出现与否无法预测胚胎种植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临床表型、精子形态特征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效率。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就诊的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 采集外周血进行遗传学检测, 全外显子测序挖掘致病基因, 并对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联合人工卵子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 AOA)治疗。选取同日取卵的行常规ICSI周期患者作为对照组, 并采用时差动态监测系统监测发育全程动态参数, 分析2组受精及胚胎发育效率、发育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治疗结局。结果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4例, 对照组9例。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均合并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升高, 精子形态及顶体荧光染色均显示头部呈小圆形伴顶体区缺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圆头精子头部顶体完全缺失且多见核质松散、空泡化等异常, 颈部线粒体鞘数量减少且排列杂乱, 鞭毛轴丝"9+2"结构多见异常。4例患者中1例为DPY19L2...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行IVF/ICSI男性患者染色体多态性发生情况及其对精液质量和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2 370例行IVF/ICSI男性患者染色体核型,统计染色体多态性类型、发生率及占比;根据相应的纳排标准,最终纳入研究对象2 206例,其中染色体多态性患者146例,按照染色体核型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A组:常染色体长臂次缢痕改变;B组:D/G组染色体短臂多态;C组: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D组:Y染色体多态),比较4组染色体多态性患者与染色体正常患者的精液质量与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的差异。结果:①IVF/ICSI男性患者中,染色体多态性154例,总发生率6.50%;其中常染色体长臂次缢痕改变34例,发生率1.43%,占比22.08%;D/G组染色体短臂多态82例,发生率3.46%,占比53.25%;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26例,发生率1.10%,占比16.88%;Y染色体多态10例,发生率0.42%,占比6.50%;混合多态2例,发生率0.08%,占比1.42%。②D组精子总数低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低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D组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3.5)%vs(41.5±21.1)%,P=0.027)],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多态性组精子DFI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多态性组之间相比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组正常精液比例低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弱精子症比例高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少弱精子症比例高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D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vs 8.0%,P=0.041),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G组染色体短臂多态是IVF/ICSI男性患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多态性类型,Y染色体多态对精液质量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其他类型染色体多态性对精液质量和精子DNA完整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短时二次取精对精液质量及精子动态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助孕的夫妇59对,排除女方不孕因素,男性均完成第一次取精和短时二次取精(第一次取精2 h内)。分析两次取精的精液质量及精子动态指标的差异。结果 短时二次取精的精液体积、不动精子浓度、不动精子百分率小于一次取精,前向运动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大于一次取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次取精的精液浓度、圆细胞浓度、非前向运动精子浓度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短时二次取精的曲线运动速率、直线运动速率、平均路径速率、鞭打频率和前向性占比均大于一次取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短时二次取精可显著改善精液质量和精子动态指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延时成像监测第二极体(Pb2)释放在预测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卵子受精及胚胎发育效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8个接受ICSI助孕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延时成像监测胚胎培养数据,探讨卵子ICSI注射后Pb2释放与否以及具体释放时间与受精及胚胎发育结局的关系。结果 延时成像监测ICSI注射后Pb2释放平均时间为(3.03±1.21)h;有Pb2释放组的受精率、2原核(2PN)受精率及5d(D5)囊胚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无Pb2释放组(99.95%vs 1.75%,P<0.001;97.18%vs 0.66%,P<0.001;60.50%vs 16.67%,P<0.05);Pb2释放时间>3~4 h组2PN受精率显著高于0~2 h组和>5 h组(98.80%vs 93.81%,P<0.05; 98.80%vs 95.40%,P<0.05);Pb2释放时间与D3胚胎平均卵裂球数显著相关(P<0.001);>3~4 h组D5囊胚转化率显著低于>2~3 h组(56.23%vs 67.23%,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