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①选择2002-08/2006-04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住院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65例,男26例,女39例;平均年龄(18±8)岁;平均房间隔缺损直径(19.3±7.2)mm。纳入患者对手术方案知情同意。②手术所用封堵器为美国公司的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是一种新型的适于关闭二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装置,它由具有自膨胀性的双盘及连接双盘的腰部三部分组成。双盘状结构恢复记忆形状后可以稳定封堵房间隔缺损的边缘部分,降低残余分流的发生率。③根据选择封堵器大小的方式(即球囊测量或经胸超声心动图直接观察)将患者分为球囊测量组38例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组27例。均在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同时测量患者缺损扩张直径、封堵器大小,记录X射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④术后即刻、24h、3个月及1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射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⑤超声心动图显示完全无分流为无分流;残余分流血流宽度≤1mm为微量分流;血流宽度1.0~2.0mm为少量残余分流;血流宽度2~4mm为中量残余分流;血流宽度>4mm为大量残余分流。⑥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手术效果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①技术成功率:6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64例封堵器置入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8%。②选择封堵器直径:球囊测量组缺损扩张直径为(20.4±6.1)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21.6±5.7)mm,与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组相近[(22.5±4.3),(25.1±4.9)mm,P>0.05]。③术后残余分流情况:术后即刻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球囊测量组35例完全无分流,经胸超声心动图组有23例,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24h,球囊测量组36例完全无分流,经胸超声心动图组有24例,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3个月,球囊测量组37例完全无分流,经胸超声心动图组有25例,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年完成随访的52例患者均未见封堵器移位及房间隔缺损再通。④X射线平片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右心房、室缩小。结论:封堵器直径比球囊测量的房间隔缺损扩张直径大1.0~2.0mm,比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大2~6mm封堵效果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多方面综合疗效评价。方法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选择适合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儿36例,术前常规检测心电图(ECG),胸部X线等,房间隔缺损(ASD)合并VSD 1例。在TTE及X线引导下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通过胸片、心电图和TTE进行动态的随访观察。结果35例患儿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7.2%,1例(2.8%)手术失败,改为体外循环下矫正畸形。术后5例病人有少量残余分流,2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AVB),1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1例出现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iLBBB),封堵器脱落1例,心包填塞(PT)1例。VSD术前TTE测量值与术中X线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5%以上病人接受了3~6个月随访,35%以上病人接受了12个月随访,X线及TTE检查:全部显示肺血流量减少,右心房、右心室缩小,心电图提示无明显心律失常发生。结论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治疗VSD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介入封堵术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TTE和X线可以准确地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