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64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对供、受者进行全面的免疫学检查,对供者行IVU检查了解分侧肾功能,行DSA或MRA、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检查了解血管的变异情况之后,开放式手术摘取供肾13例,经后腹腔镜活体供肾摘取4例,按常规方法移植给受者。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素A(或FK506)、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雷帕鸣)、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剂。结果13例开放式手术时间1.5~3.0h,平均2.0h;热缺血时间1.0~1.5min,平均1.2min;术中出血量60~200ml,平均140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住院7~10d,平均8d。4例后腹腔镜手术时间3.0~4.5h,平均3.5h;热缺血时间2.5~3.5min,平均2.8min;术中出血量60~100ml,平均75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3~5d出院。移植肾血液循环恢复后10~40s泌尿,平均20s。1例受者术后45d发生轻微的急性排斥反应,应用激素冲击3d后逆转,其余受者均无并发症。随访4~60个月,人/肾存活率为100%,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活体亲属肾移植安全可行,取左肾尽量靠近腹主动脉壁切断肾动脉,取右肾切取少许下腔静脉片。  相似文献   
2.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为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BLA)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Fs)基因、消毒剂与磺胺类耐药基因(qacE△1-sul1)和1类整合子酶基因(intl1)存在情况。方法对2005年1—6月份临床分离的31株多重耐药菌株(耐哌拉西林、第三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其BLA、AMEs、qacE△1.sull和intl1基因类型。结果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有3株(9.7%)对受试的其他18种抗菌药物均耐药。19株(61.3%)检出了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TEM、PER、DHA阳性率分别为61.3%、19.4%、3.2%,未检出SHV、OXA-23、OXA-24、GES、IMP和VIM等基因。25株(80.6%)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中aac(3)-I、aac(6’)-I、ant(3”)-I、ant(2”)-I、aac(3)-Ⅱ、aac(6’)-Ⅱ阳性率分别为67.7%、45.2%、29.0%、22.6%、9.7%、3.2%。qacE△A1-sul1、intl1阳性率分别为80.6%、58.1%。分离株常见的基因组合是TEM+qacE△1-sul1+intl1和TEM+PER+qacE△1-sull+intl1,分别占25.8%和19.4%。分离株AMEs的常见的基因组合是aac(3)-I+aac(6’)-I和nnc(3)-I+aac(6’)-I+ant(2”)-I,分别占19.4%和12.9%。结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TEM、nnc(3)-I、nnc(6’)-I、ant(3”)-I、ant(2”)-I、qacE△1-sul1和intl1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3.
我院是卫生部首批授牌的华西医科大学教学医院 ,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华西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川北医学院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成都卫生学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为培养好医德高尚、技术全面的合格卫生新生力量 ,我们一直努力于怎样搞好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方法的研究工作 ,尤其是 1991年以来 ,我院制定量化标准 ,按实习生大纲要求进行量化管理和量化评估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量化标准 ,通过近几年实践收益明显 ,提高了医院带教人员的质量、实习生质量 ,受到学校和学生的好评。1 临床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年近来随着医疗市场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针对腰椎间盘退变和椎间隙变窄所引起的腰部反复疼痛病症从国外引入了椎间隙注入骨水泥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椎体骨折的情况,原因可能是骨水泥弹性模量不佳。目的:通过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椎间隙中注入不同弹性模量骨水泥对上下椎体表面最大应力的影响。方法:招募1名脊柱正常志愿者获取CT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建立腰椎L_(2)-L_(5)有限元模型,随后建立L_(3)-L_(4)椎间隙注射不同剂量(1 mL与4 mL)骨水泥模型,每种剂量下赋予骨水泥4种弹性模量(1000,2000,4000,8000 MPa),在L_(2)椎体表面施加压力与弯矩,分析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结果与结论:①在骨水泥注入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骨水泥弹性模量的增大,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增加,其中弹性模量1000 MPa骨水泥对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影响最小,弹性模量8000 MPa骨水泥对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影响最大,不同弹性模量骨水泥对整个腰椎活动度的影响较小;②结果说明,在满足治疗要求的情况下注入较低弹性模量的骨水泥可以降低术后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5.
我院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做法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反映一个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上,我们认为要早发现、早培养、早使用;对创新人才,要引的进、用的上、留的住;人才管理,要体现人性化、公正性、多模式。现将我院的主要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一、对科技创新人才要早发现、早培养、早使用1.早发现:就是及早发现一个人的创新风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考察他有无献身科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无顽强的毅力和迎难而上的性格,这是创新人才的根本保障。(2 )考察他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和敏感性,对发现、发明和创造有无百折不挠的精神。(3)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进行6周的开放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56名老年期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安非他酮组(26例)和西酞普兰组(30例),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评定药物疗效和副反应。结果采用t检验,两组HAMD和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从疗后2~6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0.45,13.50,6.7,6.06;P均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TESS评分安非他酮组与西酞普兰组无显著性差异(t=0.23,P0.05)。结论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均与西酞普兰相当,可作为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一线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经济、高效地培养恒河猴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MDM)的方法。方法:用肝素钠抗凝管采集健康成年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同时用无抗凝剂采血管采集同一只猴外周血,自凝后分离血清。将猴PBMCs置于CELLBIND Surface的96孔(0.8×106个细胞/孔)或48孔培养板(3×106个细胞/孔)中,用含不同百分比的猴自体血清或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h后洗弃未贴壁细胞,加入含有猴自体血清或FCS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7天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分化良好的猴单核巨噬细胞贴壁能力强,占据板底大部分区域。胞体形态多样,多数呈长梭形。用巨噬细胞标记受体(CD14)抗体染色判断细胞纯度。并用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分化的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此外,用猴艾滋病毒(SIVmac17E-Br、SIVmac251)和人-猴嵌合体艾滋病毒(SHIV KU-1)感染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检测病毒在猴巨噬细胞中的复制。结果:在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条件下,大多数(>85%)猴单核细胞能在24h内贴壁,体外分化5-7天后,猴巨噬细胞纯度大于96%。相比而言,含较高浓度(4%,8%或10%)猴自体血清或FCS的RPMI 1640 培养基对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作用较差。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对LPS刺激敏感,可产生多种巨噬细胞炎性因子。此外,这些细胞对SIV或SHIV均易感,产生感染性病毒。结论: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适于原代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该方法简单、花费少,无需生长因子,且分化效果好,是培养猴艾滋病毒及开展相关免疫学实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2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0.8± 10.7)岁;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者17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16例;既往有血栓病史者6例;入院平均血小板计数为(880±360)×109/L;急性心肌梗死起病者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者9例,稳定型冠心病者5例;病变累及左前降支者17例;9例患者行支架置入治疗,共置入支架12枚;16例患者接受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5例患者接受阿司匹林单抗治疗;20例患者院外长期口服羟基脲治疗,1例患者行干扰素治疗;平均随访时间(27±17)个月,随访期间平均血小板计数(395±116)× 109/L,较入院时下降(P?<0.05)。1例患者于治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1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及脑梗死,1例 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1例患者发生肺栓塞。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冠心病患者最常累及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且起病表现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多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及JAK2V617F基因突变与其发病相关,临床上需注意预防脑血管并发症及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