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不明性质肿物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病例,以评价该技术在儿童病例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该技术在儿童病例应用的技术要点.方法 对收治的31例儿童不明性质肿物病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使用自制定位标记物标记.结果 31例均成功获取病变组织,技术成功率100%,其中30例(96.77%)组织标本获得病理诊断.21例(67.74%)病灶穿刺部位出现少量液性密度阴影,其中1例出现气胸,肺组织压缩为20%,经过保守治疗后吸收好转,其他病例均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应用于儿童不明性质肿物病例有适应证广、准确性高、创伤小、副作用少、简单快捷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远期追踪的价值。方法 选取1999至2007年广州市儿童医院KD急性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同时采用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于恢复期进行远期随访。结果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逐层筛选,确定9例KD患儿为本研究的样本。男8例,女1例,急性期发病年龄为1~10岁,平均(4.44±3.09)岁。检查时年龄4~12岁,平均(7.89±2.62)岁。追踪时间1.5~7年,平均(3.44±1.67)年。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示9例患儿中冠状动脉巨瘤5例,冠状动脉瘤3例,冠状动脉扩张1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6/9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5/9例。冠状动脉造影示:双侧主干冠状动脉瘤4例,同时伴远端动脉瘤3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1处,并冠状动脉扭曲,狭窄或充盈缺损3处,附近侧支血管形成1处;左前降支动脉瘤、右冠状动脉闭塞伴侧支循环形成1例,冠状动脉扩张4例。与同期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 ,冠状动脉造影新发现冠状动脉远端瘤3处,右冠状动脉远端狭窄2处,左前降支狭窄1处,右冠状动脉闭塞伴侧支血管形成1例。5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阳性者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均发现相应冠状动脉支狭窄或充盈缺损表现;1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阳性,冠状动脉造影仅见轻度冠状动脉扩张。结论 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特别是动脉瘤造成的心脏损害可长期存在。对于远期追踪观察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具无创、安全可靠的优点,是判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形态、数目及严重程度,特别对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及远端病变能做出准确的评估。两种方法结合检查对KD冠状动脉损害的远期追踪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3.
DSA技术在儿童头面部血管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DSA技术在儿童头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8我院共139例儿童头面部血管瘤手术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39例经造影均确诊为血管瘤。手术过程记录:每例手术造影平均4.8次,术程平均62.0min,曝光时间平均3.9min,出血量平均1.3ml。结论采用DSA技术介入治疗儿童血管瘤,术程短,安全,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电针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腰椎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电针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arterious,PDA)的疗。方法 病例分为PDA组20例和ASD组16例。分别采用PDA及ASD封堵器(深圳先健产品)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全部病人成功置入封堵器,无即时并发症出现。PDA组有1例术后发生封堵口移位,需外科手术取出。其余病例术后追踪无残余分流、溶血、降主动脉狭窄等并发症。ASD组术后3个月时,彩超显示有少量残余分流2例。6个月后,2例残余分流消失,无心律失常、栓塞及心房穿孔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国产封堵器封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追踪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智能发育特点,以指导干预。 【方法】 以178例2~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S-S语言发育评价法评定其语言水平,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其智能发育的五个能区,对测得的发育商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该组儿童大运动发育正常(发育商>85分),语言水平低于实际年龄段,语言发育商<76分;其语言发育水平与适应行为、精细动作、个人社交行为发育水平明显相关(P<0.01);该组儿童适应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发育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72.5%、52.2%;适应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发育低下的发生率与语言发育缺陷的程度明显相关(P<0.01),精细动作发育低下的发生率为48.9%,精细动作发育低下的发生率与语言发育缺陷的程度不相关(P>0.05)。 【结论】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常伴有适应行为、精细动作、个人社交行为的发育低下,临床需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智能发育评估,并对存在的发育缺陷进行全面干预。  相似文献   
7.
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发病特点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发病特点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了126例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发病与年龄、异物性质的关系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1岁占29.0%,异物多为骨刺类,1-3岁占65.9%,异物为多种仁类>3岁占11.1%;异物在体内停留<24小时发生感染及肺气肿为35.0%,>24小时者为78.0%;喉及气管异物者发生呼吸困难为77.0%,支气管异物者为8.9%。结论 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发病与生理机能未完善、喂养看护不周、不良的饮食习惯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婴儿行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arterial duct,PDA)堵闭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PDA 29例,年龄在1岁以下,体重4.5~10.5 kg,PDA最窄处直径2.0~7.4 mm,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13例,行蘑菇伞型封堵器封堵术.结果 所有病例1次封堵成功,术后即时升主动脉造影,发现有微量残余分流3例,术后3 d消失,1例有中量残余分流伴肉眼血尿,24 h后血尿消失,1个月后仅存微量残余分流,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介入治疗对婴儿PDA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