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10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健脾化湿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VAS评分、躯体功能指数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gA、IgM、IgG水平治疗后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gA、IgM、IgG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后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躯体功能指数评分治疗后降低(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指数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化湿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陈士芳  许瑜佳  殷丽娟  陶渊璆  梅珏  王友庆 《浙江医学》2017,39(21):1895-1897,190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S100A8/9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的AS患者55例,以常用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中位数3.1为界分为活动期组19例和非活动期组36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S100A8/9水平,采用魏氏法测定ESR,采用Array-360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C反应蛋白(CRP)。比较各组血清S100A8/9、CRP和ESR水平,同时比较活动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A8/9水平,并分析其与AS活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55例患者血清S100A8/9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例AS患者关节液中S100A8/9水平高于其血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组患者血清S100A8/9、CRP和ESR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9例活动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平均BASDAI值和血清S100A8/9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5例AS患者血清S100A8/9水平与BASDAI呈正相关(r=0.336,P<0.05),而与ESR、CRP均无相关性(r=0.051和0.067,均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清S100A8/9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检测AS患者血清S100A8/9水平对评价疾病活动度和疗效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诱骗受体3(DcR3)、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与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绝经后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DcR3表达水平、RANKL表达水平、EMMPRIN蛋白表达量及BMD,分析DcR3、EMMPRIN、RANKL与BM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组DcR3、EMMPRIN、RANKL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BMD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DcR3、EMMPRIN、RANKL水平均高于低缓组,BMD低于低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活动组DcR3、EMMPRIN、RANKL水平均高于中度活动组,BMD低于中度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3、EMMPRIN之间呈正相关(r=0.426,P=0.001);DcR3、RANKL之间呈正相关(r=0.391,P=0.001);EMMPRIN、RANKL之间呈正相关(r=0.385,P=0.001)。DcR3与BMD之间呈负相关(r=-0.392,P=0.001);EMMPRIN与BMD之间呈负相关(r=-0.375,P=0.001);RANKL与BMD之间呈负相关(r=-0.222,P=0.048)。结论DcR3、EMMPRIN、RANKL在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高表达,疾病越严重其表达越加剧,且与患者BMD相关,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Infliximab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147及MMPs的影响。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MTX治疗3个月但效果欠佳。其中20例患者加用Infliximab治疗14周,为第一组;10例患者加用Infliximab治疗6周,为第二组;10例患者继续给予MTX治疗14周,为第三组。分别于第0、10、18周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47和MMPs水平,外周血CD14+细胞CD147的平均荧光强度,第0、18周检测外周血清MMP2、MMP3、MMP9的表达情况。另选择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第一组晨僵、ERS、CRP、RF、HAQ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0.01),第二组晨僵、ERS、HAQ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但第三组各指标前后变化不明显。治疗后第一组和第二组CD147、MMP9表达均较治疗前下降,而第三组较治疗前增加,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和第二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MMP2和MMP3三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第一组的MMP2、MMP3、MMP9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第二组MMP3、MMP9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第三组各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Infliximab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下调外周血中CD147、MMPs的表达,从而改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