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癔病是临床神经科常见疾病,癔病的临床表现存在于各个系统,癔病引发弱视临床并不多见。现将我院癔病性弱视1例给予报告,并就其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系膜成形联合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治疗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1例先天性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10例,手术采用肠切除肠吻合术,术中未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共收治11例,手术方法采用系膜成形,同时术中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系膜成形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经肛门排便时间、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系膜成形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经口喂养时间及静脉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2.8(1.7,3.5)d与5.0(5.0,6.0)d,P<0.05;14.0(13.0,15.3)d与19.5(18.3,20.8)d,P<0.05;30.0(29.5,56.3)d与57.5(56.3,66.3)d,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但系膜成形组肠梗阻发生率及术后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与75%,P=0.009;0与62.5%,P=0.007],直接胆红素最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结肠造瘘术16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新生儿结肠造瘘术的疾病分布特点,分析新生儿结肠造瘘术的临床特征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7年收治的165例新生儿因先天性或获得性疾病而接受结肠造瘘术的临床诊治过程。接受结肠造瘘术的新生儿包括肛门直肠畸形68例,先天性巨结肠47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9例,其它疾病31例。结果实施横结肠造瘘69例(41.8%),乙状结肠造瘘72例(43.6%),其它部位24例(14.5%)。造瘘方式包括袢式造瘘77例(46.7%),双腔造瘘50例(30.3%),单腔造瘘38例(23%)。79.5%的患儿出现造瘘并发症,其中表皮脱落67.3%,造瘘口出血15.8%,脱垂13.9%,造瘘口狭窄9.7%。需要重新造瘘9例(5.5%)。18例(10.9%)死亡,其中11例死亡与多发畸形相关,7例与造瘘并发症有关。结论结肠造瘘术在新生儿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中作为挽救生命的紧急措施或分期治疗的初期治疗方法运用广泛,其并发症发生率仍比较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避免结肠造瘘。专业造瘘技术、造瘘护理方法及尽早闭合造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变化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海口市人民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VS分组,其中29例发生CVS为CVS组,并根据脑血管直径缩短程度评估CVS严重程度,其中轻度CVS组12例,中度CVS组10例,重度CVS组7例;另51例未发生CVS为nCVS组。术前、术后1、3、7 d采血,依次检测所有患者血清Hcy、SICAM-1及MMP-9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血清Hcy、SICAM-1及MMP-9与CV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nCVS组术前、术后1、3、7 d血清Hcy、SICAM-1及MMP-9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S组术后3、7 d血清Hcy、SICAM-1及MMP-9较术后1 d升高,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S组术后3、7 d血清Hcy、SICAM-1及MMP-9显著高于nCV...  相似文献   
5.
综述后腹腔镜上尿路手术体位的应用、摆放的原则和其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后腹腔镜上尿路手术体位的改良方法和进展状况、手术医生的术姿疲劳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后腹腔镜上尿路手术的适宜体位,以提高病人安全舒适度并减轻医生手术操作的疲劳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陈焕俤   《中国医学工程》2013,(8):121-121
目的随着手术室护理工作模式的改变,术前访视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分别对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入手术室时的收缩压和心率均有显著改善,可以增强患者机体耐受力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结论术前访视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更多的融入了"以人为本"等全新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VST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以导丝碎栓、尿激酶溶栓治疗,术后给予抗凝治疗。结果术后DSA显示:栓塞段静脉窦均再通。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8例,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1例。随访10例,时间8~30个月,复发2例。结论 CVST通过机械碎栓及药物溶栓后可达到再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中碘造影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CT室进行增强扫描发生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病例资料,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碘造影剂种类、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系统、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500例CT增强扫描患者中,81例发生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6例,男女比例为0.76:1;涉及药品包括碘普罗胺、碘海醇、碘克沙醇、碘佛醇等常用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以碘普罗胺和碘海醇为多。皮试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27例,正常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54例。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多样,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损害;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无死亡病例。结论CT增强扫描应用碘造影剂时,用药前应重视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必要急救准备,用药时密切观察,出现不良反应时早期识别与干预,以提高碘造影剂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同时测定治胃丸中橙皮苷、芍药苷含量的方法,并分析其可行性。方法选用Synergi Hydro-RP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4μm),以乙腈和0.1%碳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5℃。结果橙皮苷和芍药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8.35~83.52μg/ml(r=0.999 1)、1.51~15.1μg/ml(r=0.999 8);该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符合要求;橙皮苷、芍药苷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RSD=2.4%,n=6)、98.3%(RSD=1.9%,n=6),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各批号治胃丸中橙皮苷含量5.38~5.82 mg/g,芍药苷含量1.49~1.70 mg/g。结论 RP-HPLC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精密度高,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同时测定治胃丸中橙皮苷、芍药苷的含量,可用于治胃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手术治疗中评估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OCT)的可行性,并探讨其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切除术的黄斑前膜、黄斑裂孔、黄斑劈裂及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等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患者。所有患眼术中均行iOCT检查,定性评估术中视网膜变化,包括术中微损伤、手术技术准确性及裂孔边缘改变等,探讨其术中应用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9例(29眼),男9例,女20例;年龄(58.8±10.3)岁;眼轴长度(28.9±2.0)mm。其中,黄斑前膜14眼,黄斑裂孔8眼,黄斑劈裂4眼及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3眼。iOCT显示:7眼(7/29)确认术中存在微损伤或异常情况,其中神经纤维层异常6眼,内层视网膜抬高1眼;黄斑前膜患眼中4眼(4/14)确认剥膜后前膜残留;黄斑裂孔患眼中3眼(3/8)剥膜后观察到孔缘形态改变;黄斑劈裂患眼中均未观察到剥膜后全层黄斑裂孔的发生,其中1眼术前未明确的黄斑裂孔经iOCT确认;术中行保留中心凹内界膜或内界膜翻转覆盖术式的3眼在iOCT图像中均得到确认。结论:iOCT有助于术中实时评估剥膜的完整性、术中微损伤情况及手术技术的精确性,帮助主刀医师提高黄斑裂孔的诊出率,并可在术中观察到黄斑裂孔剥膜后孔缘形态的特殊改变,提示iOCT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手术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