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18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1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对人体危害严重的性传播疾病,它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临床表现复杂等特点,且感染梅毒可促进艾滋病的传播。其中旧中国流行严重,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于1964年基本消灭了性病。但改革开放后,性病死灰复燃,梅毒再度流行,发病逐年  相似文献   
2.
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通过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已形成两种主流理论,即“前向血流学说”和“后向血流学说”。后向血流学说认为门脉高压的形成是由于门脉血管阻力(Rpv)增加,即门脉系统被动充血所致;前向血流学说认为门脉高压的始动因子是Rpv增加,随着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门脉压力(Ppv)下降,但接踵而来的肠系膜血管高动力循环及内脏主动充血,导致门脉血流量(Qpv)增加,后者决定了门脉高压的持续存在。近年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吸入二异氰酸甲苯酯致大白兔肺、胃等脏器损害的病理观察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南宁市河堤路,530021)陈作兴,陈晓琴,韦玉忠近年来许多流调表明,接触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可诱发哮喘反应 ̄[1],但作用机理尚未清楚。有关TDI所致脏器损害的...  相似文献   
4.
5.
安徽省1991~1995年共报告AFP803例,其中采集粪便标本512例,占63.76%,从中分离出脊灰病毒37株,其它肠道病毒86株,共123株,阳性率为24.02%,以上脊灰病毒除1991年6株未作型内鉴别外,其余经型内鉴别,均确定为疫苗相关株。1994年和1995年的脊灰病毒带毒率调查中,共采集1533份粪便标本,分离出脊灰病毒18株,其它肠道病毒138株,1994年分离的14株脊灰病毒经型内鉴别,亦确定为疫苗相关株。1993年0~3岁儿童脊灰中和抗体测定,三个型别抗体阳性率均在96%以上,处于较高水平。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4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的存在,说明本省已基本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是消灭脊灰的最根本保证。为了解人群免疫水平并为消灭脊灰的验证工作提供依据,1995—1997年对和县、砀山、全椒、宣州、岳西等五个县445份血清进行了脊灰中和抗体测定,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采集砀山80份(1995年)...  相似文献   
7.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YDV)的免疫学效果,建立免疫动力学模型,以预测国产YDV的免疫持久性,为初次免疫后何时进行加强免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接种国产YDV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滴度进行了5年的追踪观察。利用曲线拟合方法建立免疫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免疫持久性进行预测。在接种疫苗后第8年,再次对研究队列进行抗 HBs滴度实际测定,以检验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接种YDV5年后,抗HBs阳性率由接种后第1年的10 0 %下降到73% ,抗 HBs几何平均滴度(GMT)由接种后第1年的16 0mIU/ml下降到5 3mIU/ml。到第8年时,实际测定值下降到35mIU/ml,所拟合的模型为Y =16 5 . 6 7exp(- 0 .0 19X) ,决定系数R2 为0 . 98,模型预测的结果为2 7mIU/ml,比实际值低8mIU/ml。结论 按照模型预测的结果,接种国产YDV 12年后,其抗 HBsGMT为10 74mIU/ml,仍维持在10mIU/ml的保护性水平以上。由于在第8年时,模型预测值低于实际测定值,因此国产YDV的抗HBsGMT至少可维持12年的预测结果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4.5%井铜水剂的亚急性经口毒性效应 ,同时确定亚急性无作用剂量 ,为亚慢性或慢性毒性试验提供剂量设定依据及观测指标。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48只 ,随机分为高、中、低、对照4个组 ,连续灌胃14天 ,试验结束时 ,从股动脉放血处死 ,观测相关指标。结果检样对大鼠的体重增长有抑制作用 ,使大鼠的血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使大鼠AST活力明显升高、CRE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极显著性差异 (P<0.01) ,且呈剂量 -反应关系。结论4.5 %井铜水剂为低毒类农药 ,其亚急性无作用剂量<1100mg/kg。  相似文献   
9.
由于分枝杆菌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越来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结核病高发区对新生儿进行卡介苗(BCG)接种。尽管BCG已广泛应用,但其效力仍有争议。BCG接种疤痕常用来作为BCG接种或有效接种的替代标志。因此作者对BCG接  相似文献   
10.
1名6岁儿童在肌肉注射第5剂白喉-破伤风疫苗(DT),并同时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接种后30分钟接种部位局部出现大片炎性反应,紧接着出现红斑、荨麻疹、眼睑水肿及恶心等全身症状。采用肾上腺素及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