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0年5-9月南宁铁路局桂林—北京西和南宁—武昌(套跑南宁—广州)旅客列车发生3起臭虫孳扰旅客事件,南宁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对全局旅客列车进行臭虫侵害调查,了解臭虫在旅客列车孳生扩散特性,探讨监测防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灭蟑毒饵、胶饵联合应用对旅客列车德国小蠊的综合防制效果。方法采用1%乙酰甲胺磷灭蟑毒饵粉单独施放、1%哗康灭蟑胶饵单独施放以及2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旅客列车,进行灭前及灭后蜚蠊密度监测。结果毒饵、胶饵联合应用与单独使用毒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6,P=0.000),毒饵、胶饵联合应用与单独使用胶饵进行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9,P=O.000)。结论毒饵、胶饵联合应用对快速杀灭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并持久保持德国小蠊低密度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臭虫是一种吸血性害虫,本文针对臭虫的生活习性、分布、对人类的危害、调查检测方法和防治方法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在旅客列车上更好地防治臭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德国小蠊是我国旅客列车上的优势种群。旅客列车上德国小蠊不仅因其可携带多种病原体造成疾病传播,还可因其活动惊扰旅客,进入电器造成短路,影响行车安全。在长期的灭蟑化学防制工作中,主要以有机磷类、菊脂类等药物喷洒触杀为主,蟑螂种群抗药性逐渐形成,并随遗传物质传给子代。本研究观察连续3年采用1%乙酰甲胺磷灭蟑  相似文献   
5.
<正>病媒传染病是常见的传染病,也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一些新出现的传染病的发生也源自病原生物的跨种传播,表现为一定的人畜共患性,媒介生物在其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春运期间站车空气质量状况。方法于2010年2月2日至5日在全局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车站3个和列车12列的车厢进行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噪声、CO_2、空气细菌总数、可吸入颗粒物等7个项目的监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3个车站共计10个候车室7个监测指标总合格率为74.0%,其中CO_2、可吸入颗粒物、风速、细菌总数指均符合要求,而温度指标合格率为0.12列旅客列车监测合格率为72.5%,空气细菌总数、风速、PM10、相对湿度合格率较高,分别为98.2%、96.4%、87.5%和82.1%,而CO_2、温度、噪声合格率较低,分别为67.5%、23.2%、25%。结论春运期间站车空气质量卫生状况较差,站车空气质量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某战备仓库蜱虫侵害情况及影响因素,评价控制蜱虫危害的效果。方法采用目测法、药激法、人工小时布旗法调查蜱虫危害,观察蜱虫防制效果。结果犬带蜱指数平均达2520,蜱虫密度最低8只/400 cm2,最高>200只/400 cm2,孳生侵害范围与饲养犬活动范围一致;室内用0.2%奋斗呐水乳剂与0.3%残杀威.右旋苯醚氰菊酯复配液滞留喷洒,室外环境用0.1%高效氯氟氰菊酯与2%倍硫磷复配液常规喷洒,第1次处理后蜱虫密度降至3只/400 cm2以下,第2次处理后蜱虫密度降为0。结论经2次环境滞留喷洒处理,结合对饲养犬灭蜱控制等措施,可有效控制仓库蜱虫危害。  相似文献   
8.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lea(L.)),原产于德国,故称“德国小蠊”。因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在商品流通运输的过程中输入我国,由于其体态与蟑螂极为相似,个体的大小如一般蟑螂成虫的四分之一,属蟑螂的一个品种。德国小蠊平均孵化期为17.9天,平均每代生活周期84天,在常温下一年繁殖4-5代,均快于其它种类的蜚蠊。德国小蠊的繁殖力强,一只雌性成虫一生平均产卵鞘2.6—3.4个,每只卵鞘平均含卵34.8只,而且孵出若虫后的成虫羽化率可高达54.8%,一对成虫一年理论上可繁殖1000亿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