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短肠综合征对人体危害极大,死亡率高,早期发现、诊断,以减少坏死小肠面积及各种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全身炎性反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功能储备的影响.方法 选择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2例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Child· PughB级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于断流术前后测定吲哚氰绿实验肝脏排泄情况(ICGR 15)、胆碱酯酶(CHE)等肝储备功能指标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总血清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肝功能明显改善并保持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储备功能术后2周恢复术前水平,术后3、6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远期肝功能,增强肝功能储备,且保持长期稳定,减少再次入院治疗机率.  相似文献   
4.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由Falk在1991年报道并命名[1],是一种起源于脾脏红髓窦岸细胞(littoral cell)的血管性肿瘤,该病十分罕见,作者统计目前国内外报道不足150例,对于该病的综述少有报道。因此临床医生缺乏对该病的足够认识,容易造成误诊从而导致对患者过度损伤性治疗,作者曾误诊为脾淋巴瘤1例,现就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等进行综述,加强对该疾病认识。  相似文献   
5.
2007-2009年传染病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天津市传染病医院2007―2009年各年第四季度某日0∶00-24∶00的全部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2007-2009年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35%、3.50%、2.17%;最常见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腹盆腔组织、下呼吸道;3年来免疫缺陷、尿管、外周静脉插管和中心静脉插管医院感染危险强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检出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株,革兰阴性菌4株;抗菌药物使用以一联用药为主,3年来使用率呈下降趋势(P=0.058);21例次医院感染患者中,16例在调查日使用抗菌药物,且全部为一联用药。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和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呈下降趋势,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和腹盆腔组织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恶性胸腔积液甘露聚糖肽灌注治疗6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官明  尹莉 《肿瘤学杂志》2008,14(2):149-150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甘露聚糖肽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8例经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内置管,引流尽胸腔积液后,给予胸腔内灌注甘露聚糖肽20mg,每周1-2次,完成2-3次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68例中完全缓解(CR)42例,部分缓解(PR)18例,无效(NR)8例,有效率84.5%。[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甘露聚糖肽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简便、毒副作用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官明  尹莉 《浙江肿瘤》2008,14(2):149-150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甘露聚糖肽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8例经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内置管,引流尽胸腔积液后,给予胸腔内灌注甘露聚糖肽20mg,每周1-2次,完成2-3次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68例中完全缓解(CR)42例,部分缓解(PR)18例,无效(NR)8例,有效率84.5%。[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甘露聚糖肽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简便、毒副作用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RD-BP RNA的表达情况,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RD-BPRNA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5例对照组人群外周血中CRD-BP RNA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32个样本中有10个样本检测到CRD-BP RNA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1.25%,对照组35个样本均未检测到CRD-BPRNA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CRD-BP 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检测CRD-BP RNA可能会成为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并用于诊断;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RD-BP RNA表达可能与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