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药物应用以及药物依从性状况,为脑梗死二级预防用药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02—2010‐09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34例,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出院后进行12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使用二级预防药物的种类和随访第1月和第12月各种二级预防药物使用以及依从性状况。结果234例患者,排除不符合标准的40例(17.09%),其余194例(82.91%)为研究对象,二级预防药物主要为抗血栓、降压药、降糖药和降脂药物,在抗血栓药物依从性方面,137例(70.62%)依从性高,57例(29.38%)依从性低,男性与女性间药物依从性无显著差别( P>0.05),初中文化程度患者药物依从性低于其余文化程度患者(P<0.05),公费报销和医保报销者药物依从性高于自费者(P<0.05),阿司匹林第1月与12月药物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 P<0.01),降压药与调血脂药物第1月与12月药物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虽在12个月内抗血栓药物依从性低组病死率和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依从性高组,但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普遍低,降压药与降血脂药下降尤为严重,血栓药物易受到报销方式、文化程度等的影响,在医疗实践中要加强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指导。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高等学校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转折点,即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否完全走上正轨的问题.而高校的教师也应考虑到如何使新生适应大学的教与学的问题.新学科,新学习环境,学生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学的?这是我们每一个高校教  相似文献   
3.
陈宇丹  陈天风 《北京医学》2005,27(4):198-20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低分子肝素组和葛根素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IL-16、sVCAM-1和D-Dimer水平.结果低分子肝素组、葛根素组患者TNF-α、IL-6、IL-16、sVCAM-1和DiDime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上述指标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炎症细胞因子确实参与了急性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低分子肝素能够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成为预防急性缺血性梗死后早期病情恶化的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对血压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2—2012-07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急性期(24h)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急性期发病时的血压以及在1~3d后的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改良后Rankin表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对象中合并原发高血压104例,入院时急性期血压以重度高血压为主85例(81.73%);未合并49例,入院时急性期血压以低血压为主19例(38.78%)。患者急性期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入院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6、5.697,P0.01),出院时低血压组、正常或轻度血压升高组和重度高血压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Rankin评分和脑NIHSS评分,正常或轻度血压升高组评分小于其余2组(P0.05)。3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加重病情,脑梗死急性期注意血压监测以及保持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心络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法13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查Tin、t—PA、PAl、AⅢ、ACA、D—dinaer、tHey、Ps、Pc,并于15天、30天、90天行ESS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Till、PAl显著下降(P相似文献   
6.
双侧丘脑旁正中综合征一例报告陈宇丹,李基文双侧丘脑旁正中综合征,于1973年由Schuster首次报道,作者查阅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本综合征共7篇,10例,在临床上实为少见。现将我院1994年11月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58岁。于1994年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血栓形成的发生及继发性脑损伤的出现与花生四烯酸(AA)及其代谢产物、廿碳五烯酸(EPA)的关系。方法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3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中AA、EPA的浓度、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 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中廿碳四烯酸含量增加,而廿碳五烯酸含量下降。结论 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发生及继发性脑损伤与其血浆中的AA、EPA含量有一定的关系。这可对脑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桥脑出血占急性出血性卒中的 6 %~2 2 % ,平均 10 %左右。病灶多位于脑桥中部的基底部与被盖部之间 ,出血源动脉主要为基底动脉旁中央支 ,该支由基底动脉主干发出后突然变细 ,血流方向与主干相反 ,易受血压波动的影响而破裂 ,故名桥脑出血动脉。桥脑出血 75 %以上是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所致。其临床特点为 :症状与体征多样化 ,因可累及外展神经核、内侧纵束、双眼侧视中枢 ,以及向上累及中脑的动眼神经核 ,所以眼部运动障碍最为多见 ,表现为双瞳孔针尖样缩小、眼球震颤、霍纳征、单眼外展不能、双眼垂直注视麻痹、一个半综合征、双眼…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患者蛋白C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干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蛋白C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及急性脑梗死干预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正常对照者血浆蛋白C(PC)、蛋白S(PS)、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制物(PAI)的水平,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再测定这些项目。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PC、PS明显低于其他各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有所升高,急性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死组(TM)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有所降低;急性脑梗死组t—PA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急性脑出血组升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有所升高;急性脑梗死组PA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所升高,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有所降低。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凝 血和纤溶异常,测定PC、PS、TM、t—PA、PAI对判断卒中的类型、严重程度、疗效、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患者的纤溶、凝血指标变化及干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脑血管病患者正常对照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血栓调节蛋白 (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D -二聚体 (D -dimer)的变化及对急性脑梗死干预治疗后这些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上述患者常规行t-PA、TM、PAI、D -dimer 4项检查 ,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再查这些项目。结果 TM :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而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5 )。D -dimer:急性脑梗死、陈旧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急性脑梗死与陈旧性脑梗死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5 )。t-PA :急性脑出血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急性脑出血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正常对照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5 )。PAI:急性脑梗死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急性脑梗死与正常对照组之外的其他组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各类脑卒中存在着明显的纤溶和凝血异常 ,测定t-PA、TM、PAI、D -dimer对判断卒中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