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应用注射用3%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为尽快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在汕头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住院治疗的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0例给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常规治疗,之后随机分为标准组、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标准组给予0.9%注射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组给予注射用3%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5%注射用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疗程5~7 d;分别于治疗后1周内评估患儿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记录3组患儿咳嗽消失、喘息消失、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雾化吸入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3 d治疗组临床病情严重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及标准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注射用3%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能够尽快降低临床严重度评分,缓解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且患儿无不适感。  相似文献   
2.
陈创鑫  赵少岚  简惠娜 《吉林医学》2014,(36):8007-8008
目的:分析沐舒坦联合雾化吸痰是否改善婴儿支气管肺炎预后。方法:将小婴儿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消失时间、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肺不张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应用沐舒坦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在口吐白沫消失时间、体温降至正常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疗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良好疗效,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月的探讨微量肠内喂养降低胎龄28-32周及体重≤1.5k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及超低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病率的效果。方法60例胎龄28-32周及体重≤1.5k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在生后即分配到微量喂养组(持续喂养组)或静脉营养输注组(静脉营养组)研究其PNAC发生率。结果微量肠内喂养组早产儿PNAC发生率20.7%;静脉营养组早产儿PNAC发生率46.7%,两组早产儿PNAC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肠内喂养较静脉营养组能降低胎龄28~32周及体重≤1.5k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PNAC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并确诊的31例PPHN患儿在呼吸支持的基础上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硫酸镁首剂为200mg/kg,30min内微量泵静脉注入,继之维持量20~50mg/(kg.h)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入,维持4个小时后改用硝苯地平1mg/(kg.次)口服,6~8小时应用一次。治疗期间监测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血钙、血镁和肺动脉压。结果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后,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pH值与用药前比较明显改善,肺动脉压下降,差异显著。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5.
张德雄  陈丹  陈创鑫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41-1642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脑电图及CT检查结果对HI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2009年住院新生儿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5例进行脑电图检查及头颅CT检查,收集并储存脑电信号进行临床分析,确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及分度,结合临床进行比较并进行随访,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HIE的临床分度与脑电图异常程度基本一致,而CT分度与临床分度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头颅CT的表现与HIE对诊断异常率有差异。结论:脑电图早期评价脑功能的异常十分敏感,能准确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头颅CT评价脑功能的异常较差,但能分辨脑结构的异常。对HIE患儿应首选脑电图检查,EEG与CT结合起来对HIE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0月汕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符合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EPO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注EPO 200 U·kg-1·d-1,每周3次,根据病情需要连用两周。所有患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3、6个月时分别进行智能发育测试(CDCC)。结果:EPO治疗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3、6个月智能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EPO可明显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智力发育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视频脑电图、头颅B超检查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法在评估早产儿脑病中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低体重儿100例,对其进行视频脑电图、头颅B超检查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法评分,分析三者在早产儿脑病评估中结果。结果在诊治过程中,视频脑电图、头颅B超检查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法评分数据的变化出现的结果相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频脑电图、头颅B超检查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法评分法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早产极低体重患儿实施微量胃肠喂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取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早产极低体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鼻饲胃肠喂养方式,观察组患儿采用经口胃管微量胃肠喂养方式,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喂养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每周头围及每日体重增长水平均大于对照组,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自主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20/50),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2.00%(3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经口胃管微量胃肠喂养方式,能明显改善早产极低体重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促进患儿头围、体重增长及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从而达到使患儿早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