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男性,29岁。因进行性乏力3年、气急伴下肢浮肿3月于1990年11月8日入院。17年来曾因“甲状舌骨囊肿”“甲状腺腺瘤”二次行手术治疗。近3年来渐觉乏力、活动后气促。当地医院予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出现两下肢浮肿而转入本院。体检:737℃,P58次/分,R18次/分,BP14/10kPa。意识清,精神软,半卧位,慢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未及。巩膜无黄染,颈静脉未见怒张,两肺呼吸音清。心尖搏动消失,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心率5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肋下  相似文献   
2.
52例飞行人员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病。为了探讨发病原因,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我们对本部1982—1992年间52名皮肤病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亚洲 《医疗装备》2012,25(1):27-28
比较数字X线摄影(DR)与传统屏-片摄影在小儿胸部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400例小儿患者分别采用DR与传统屏片胸部检查,并对图像质量、检查照射剂量、从检查到胶片出来的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200例小儿胸部DR(DR组)甲级片176例、乙级片18例、丙级片6例、废片0例;200例小儿胸部X线(常规组)甲级片96例、乙级片54例、丙级片45例、废片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76.1,P〈0.01),DR组的平均照射量为(1.63±0.11)mAs,常规组为(2.96±0.23)mA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3.8,P〈0.05)。开始检查到图像打印成胶片,DR组所需时间平均为(3.5±0.6)min,常规组则为(10.1±2.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9,P〈0.05)。结论:小儿胸部DR弥补了传统屏片的不足,其影像质量优良,吸收剂量明显减少,且后处理功能、工作流程能力均优于屏片系统,图像可作数字化存储和远程传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估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测量跟骨解剖参数,包括高度、宽度和B?hler角;应用MARYLAND评分在患者末次随访时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按Sanders分型,Ⅱ型骨折26例,Ⅲ型骨折19例,Ⅳ型骨折4例.手术后小关节复位接近解剖学分级(关节移位小于2mm),其中Ⅱ型骨折26足(100.00%),Ⅲ型骨折18足(94.71%),Ⅳ型骨折2足(50.00%).所有患者的宽度、高度和B?hler角均有明显改善.根据MARYLAND评分,优34例,良6例,可6例,差3例.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是治疗跟骨骨折能很好地显示骨折,并能解剖复位关节面,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上多见于青少年,并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通常预后良好,仅少数留有轻重不一的后遗症,1986年~1996年,我科共收治成人病毒性心肌炎268例,出院后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268例均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采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6例。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每年进行髋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0分(23~52分)提高至终末随访时的95分(88~99分),截止到本组末次随访时未见需翻修,未见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或及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术式,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其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单边可延长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应用单边可延长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并骨缺损21例。主要方法:一期清创清除游离碎骨及严重污染的骨组织,修整骨折端整齐后短缩患肢对合、修复血管神经肌腱,安装单边可延长外固定支架,并在胫骨近端截骨;术后2周开始骨搬运延长,逐渐延长恢复短缩部分胫骨,恢复肢体长度,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本组21例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8个月。17例均通过一期短缩肢体修复创面,3例通过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创面,1例局部皮瓣部分坏死后通过植皮修复创面。所有骨折端及截骨端最终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5~13个月,平均时间8个月。结论〓应用单边可延长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骨骨折伴骨缺损,通过急诊短缩患肢消灭创面,同时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的治疗方案,最终肢体长度恢复、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丁洛地尔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静脉点滴生理盐水250ml加丁洛地尔0.2,1次/d,连用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250ml加丹红注射液20ml,1次/d,连用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中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丁洛地尔治疗脑梗塞的疗效优于单用丁洛地尔治疗急性脑梗塞,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DHS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DHS内固定治疗,实验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两组术中相关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住院时间、开始负重训练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HSS良好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生活质量有显著意义,因此临床处理时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