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西安,是一部流动的历史。它雄踞西北,大秦的崛起、大汉的雄风、大唐的盛世……历史遗存的完美博大,令人震叹,折服英雄无数。兵马俑有人看兵马俑,深坑土人,甚觉没趣。我看兵马俑,看到的是那段沉睡千年的历史。你闭上眼,静静听,有没有听到激昂的号角声吹响?有没有听到铮铮铁蹄在大地上奔腾而过?有没有听到一统天下后排山倒海的山呼万岁?  相似文献   
2.
陆锋 《大家健康》2016,(10):293-294
急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症状常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具有发病危急的特点,同时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会因为疾病因素的不同而变现不同,因此,本次研究从患者病因、中医药治疗方面出发,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胃炎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3.
陆锋 《九江医学》2014,(2):58-60
本文主要在e(p,p-2)的所有极图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带宽为p-3的图的补图结构,从而确定了e(p,p-3)(p≤9)以及e(p,p-4)(p≤8)的所有极图,对已有的结论进一步做了推广.  相似文献   
4.
陆锋 《腹部外科》2000,13(2):101-102
目的 探讨胃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以手术后病理证实的 6例胃类癌进行分析。结果 胃类癌病变主要在粘膜下层 ,可呈多原发病灶。结论 应提高对胃类癌的认识 ,直径 >2cm的胃类癌多为恶性类癌 ,淋巴结转移高 ,应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和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水平,进一步揭示二者的关系,推动脑血管病的预防和诊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12有关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Plateletactivation,Plateletglycoprotein,Cerebralarterialthrombosis,Atheroscler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观察对象为人类。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清华同方期刊网数据库1994-01/2004-12有关血小板活化与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关系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汉语,检索词“血小板膜糖蛋白,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献,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检测原理及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如何作用的研究原著。②有关定量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对脑血管病的诊断预防有意义的研究原著。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的研究和与本研究无关的其他种类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4篇有关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检测与脑血管病关系的文献,排除重复或无关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研究,纳入19篇。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及检测原理3篇,血小板活化与脑动脉硬化的关系1篇,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12篇,血小板活化与心血管病的关系1篇,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的应用2篇。资料综合: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活化起重要促进作用,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促使血小板活化的因素无法逆转,使得血小板长期处于活化状态,临床抗凝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小板的活化,但不能完全消除致活化因素的作用,活化的血小板与静息的血小板相比,其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显著变化,并在血小板膜上大量表达,成为活化血小板的分子标志物。随着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及血栓形成分子机制的阐明,新型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将会取代或补充阿司匹林和溶栓剂的作用,推动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结论:在血栓性疾病中,血小板活化起了关键作用,因此研究血小板活化作为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和梗死的早期因素,准确测定其活化标志物GPⅡb/Ⅲa、GPⅠb和GMP-140对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诊断、预防、治疗效果监测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陆锋  张梅  郭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8):126-128
目的: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和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水平,进一步揭示二者的关系。推动脑血管病的预防和诊治。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12有关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P1atelet activation,Platelet glycoprotein,Cerebral artefial thrombosis,Atheroscler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观察对象为人类。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清华同方期刊网数据库1994—01/2004—12有关血小板活化与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关系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汉语,检索词“血小板膜糖蛋白,脑动脉硬化。脑梗死”。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献,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检测原理及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如何作用的研究原著。②有关定量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对脑血管病的诊断预防有意义的研究原著。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的研究和与本研究无关的其他种类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4篇有关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检测与脑血管病关系的文献。排除重复或无关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研究.纳入19篇。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及检测原理3篇,血小板活化与脑动脉硬化的关系1篇.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12篇.血小板活化与心血管病的关系1篇.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的应用2篇。资料综合: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活化起重要促进作用,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促使血小板活化的因素无法逆转,使得血小板长期处于活化状态.临床抗凝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小板的活化.但不能完全消除致活化因素的作用。活化的血小板与静息的血小板相比。其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显著变化。并在血小板膜上大量表达,成为活化血小板的分子标志物。随着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及血栓形成分子机制的阐明.新型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将会取代或补充阿司匹林和溶栓剂的作用,推动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 结论:在血栓性疾病中,血小板活化起了关键作用.因此研究血小板活化作为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和梗死的早期因素。准确测定其活化标志物GPⅡb/Ⅲa、GPⅠb和GMP-140对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诊断、预防、治疗效果监测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类癌因其能产生多种肽类激素,具有神经内分泌特性,属于内分泌肿瘤的产肽胺激素细胞瘤(Apudoma)范畴,可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化学和临床特征,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自1975年1月至1999年6月共诊治2360消化道类癌,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癌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IGRT)中体位的最佳固定方式。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0例肺癌IGRT患者,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r tomography, CBCT)下观测放疗时摆位误差值。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负压真空垫(体膜)、B组头肩网罩、C组连体网罩)体位固定模式,每位患者放疗前5次进行CBCT扫描采集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测量摆位误差。结果 本研究共采集图像450张,配准结果平移误差在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三方向上,A组分别为(3.21±2.05)mm、(2.03±1.55)mm、(3.34±2.13)mm;B组分别为(1.81±1.53)mm、(3.13±2.15)mm、(3.26±2.04)mm;C组分别为(1.88±1.73)mm、(1.85±1.46)mm、(1.78±1.48)mm,A组与B组对比在X、Y方向、,B组与C组对比在Y、Z方向,A组与C组对比在X、Z方向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误差在X、Y、Z方向A组分别为(2.52±1.03) °、(4.85±1.32)°、(4.53±1.25)°;B组(4.54±1.12)°、(2.61±1.52)°、(4.82±1.23)°;C组(2.08±1.12)°、(1.53 ±1.05)°、(1.51±1.38)°。旋转误差>3°的概率,C组明显小于A组与B组。结论 C组连体网罩固定模式放疗体位重复性好,建议肺癌乃至胸腹部肿瘤的放疗使用连体网罩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由于手术创伤使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加之长时间的广谱抗生素应用,手术后并发霉菌性败血症的报道日益增多。我院外科自1987年4月至1999年4月共诊治了7例经血培养证实的老年人术后霉菌性败血症,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5例,女2例。年龄60~80岁,平均74岁。1.2 原发疾病及并发症 食管癌术后残胃瘘并脓胸、壶腹部癌行Child手术后吻合口瘘、胰腺癌行胆肠吻合术后腹腔感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行坏死灶清除十造瘘术后腹腔感染、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弥漫性腹膜炎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行肠切除术后腹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