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烟量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确定吸烟量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355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A组,无冠心病患者142例;B组,冠心病患者213例),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吸烟量等级,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等多重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严重程度评分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冠心病的OR值95%可信区间(CI):吸烟与不吸烟比较为1.629-2.598,P<0.05;吸烟3级时与不吸烟比较为1.260-3.907,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等级,性别,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与冠心病相关,年龄与冠心病基本,各吸烟级别分别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不吸烟组比较,吸烟1级时与冠心病无关(OR=0.948,P=0.959),吸烟3级的冠心病风险OR为3.519(P=0.003,95%CI:1.538-8.053);吸烟2级以上(2+3级)与2级以下(0+1)比较,OR为2.094(P+0.027),3级与3级以下(0+1+2)比较OR为3.463(P=0.002)。以上病例分为3组;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用多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吸烟对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风险OR为0.803(P=0.112)。结论 吸烟与冠心病独立相关,吸烟量越大,年限越长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越高。吸烟级别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无独立相关,此外,年龄,性别,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与冠心病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2.
陆鋆  张胜佳 《广东医学》2004,25(4):443-444
目的 观察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静脉滴注灯盏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患者 10 6例 ,并设丹参作为对照组 ,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明显改善 ,微动脉管径增宽、微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白色微小血栓消失 ,较治疗前形态、流态、管襻周围积分值明显下降 (P <0 0 5 )。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全血粘度较用药前改善 (P <0 0 5 )。同时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及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 (Aspirin ,ASA)对白色微小血栓的影响。 方法 对 12 0例经微循环检测仪发现白色微血栓患者服用ASA治疗者 (治疗组 )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及疗效观察 ,并与 90例服用复方丹参片者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89%(χ2 =7.0 5 5 ,P <0 .0 1)。结论 阿司匹林能有效抑制和治疗白色微血栓 ,是心脑血管疾病现代治疗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通心络对冠心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以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用西药基础上 ,加以口服中药制剂通心络胶囊。 [结果 ]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明显改善 ,微动脉管径增宽、微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白色微小血栓消失 ,较治疗前形态、流态、管襻周围积分值及总积分值明显下降 (P<0 .0 1 )。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全血粘度 (低切值 )较用药前改善 (P<0 .0 1 )。同时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及降低血液粘稠度 ,从而能有效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致食管下段粘膜溃疡出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42岁。因反复头晕5年,伴右肢体麻木2d入院。既往无胃病史。查体:BP16/10kPa,神清,体型肥胖,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稍膨隆,全腹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入院查血常规:HGB127g/L,RBC4.03×1012/L,WBC5.9×109/L,PLT253×1012/L。血脂:CHO6.02mmol/L,TG1.85 mmol/L,HDL-ch 0.82 mmol/L,LDL-ch 3.88 mmol/L。血液流变学指标呈中度异常。凝血4项正常。诊断为高脂高粘血症。除常规调脂、疏通循环治疗外,予肠溶阿司匹林75mg,每天1次,治疗14d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当天晚上突然呕血,量约为2500ml。再次入院,血常规HGB 67g/L,RBC 2.75×1012/L,凝血4项正常,大便潜血(+),胃镜:距门齿20cm食管中下段粘  相似文献   
6.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次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无并发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发病前48h有无心绞痛分为有心肌缺血预适应(A)组和无心肌缺血预适应(B)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及二尖瓣口E峰、A峰、E/A、E峰流速积分(VTIE)、A峰流速积分(VTIA)、VTIE/VTIA,并与对照(C)组进行比较.结果①A、B二组的LVEF、SV下降,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下降不明显.②A、B二组E峰及VTIE下降,E/A、VTIE/VTIA减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峰及VTIA增大,B组升高更明显,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减低,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组较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组减低程度较小,提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不同阶段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梗塞不同阶段效果。方法对应用高压氧治疗的脑梗塞患者,按照开始治疗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治疗组(n=173)和晚期治疗组(n=145),其余治疗方法相同,出院时作预后评定。结果早期治疗组:基本治愈82例(47.40%),显著进步53例(30.64%),进步28例(16.18%),无效10例(5.78%);晚期治疗组:基本治愈43例(29.66%),显著进步36例(24.83%),进步24例(16.55%),无效42例(28.7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早期脑梗塞效果显著,且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8.
刺五加注射液致变态反应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所致的变态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5例该变态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2例皮肤过敏反应,2例过敏性休克,1例严重过敏反应致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在应用中易出现变态反应,临床应用须严密观察,积极抢救。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的基因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鋆  黄其昌 《医学综述》2004,10(7):414-416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被人们称之为“无声杀手”。据调查,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已逾1亿,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我国高血压的流行具有患病率高、致残性高、病死率高的“三高”特点,同时又存在着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未经控制的高血压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终末期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等的最主  相似文献   
10.
陆冰冰  韦永强  陆鋆 《广西医学》2004,26(10):1423-1425
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观察高胆固醇血症降脂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对 34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脂治疗前后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 (FMD)和含服硝酸甘油 (0 5mg)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 (NMD)进行测定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组治疗前FMD和NMD分别为 (4 75± 2 0 1) %、(7 6 7±2 6 2 ) % ,与正常对照组FMD(13 2 1± 1 6 1) %、NMD(15 6 7± 2 5 5 ) %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两者均为P <0 0 1) ,治疗后FMD(8 5 0± 3 2 2 ) %有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NMD(8 12± 2 4 9) %改善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1)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均受损 ,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所改善 ,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则改善不明显 ;(2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易行 ,对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