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DNA在细胞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不断出现变化,DNA分子中发生任何非生理性的改变均可看作是DNA的损伤。然而DNA损伤后最终导致的结局如何?过去人们围绕DNA损伤导致的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的研究较多,而用生殖细胞作为研究模型,研究其DNA损伤的遗传效应则报道的相对较少。与体细胞相比研究包括电离辐射在内的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2-二氯乙烷(1,2-DCE)对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作用,探讨1,2-DCE的生殖毒性。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1,2-DCE不同染毒剂量(50,100,200,400 mg/kg)及染毒后不同时间(24,48,72 h)对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在受试剂量、时间范围内,小鼠睾丸细胞彗星率随1,2-DCE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彗尾的长度(除50 mg/kg染毒组)随剂量增加而延长(P<0.01),各剂量与彗星率和彗尾长度之间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R彗星率=0.974 5,R彗尾长=0.970 6,P<0.01);染毒后24,48,72 h,各组小鼠睾丸细胞彗星率和彗尾的长度随染毒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1,2-DCE对小鼠睾丸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甲醛对大鼠血细胞DNA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甲醛对大鼠外周血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研究甲醛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3H -TdR掺入法 ,检测甲醛不同染毒剂量 (1 0、2 0、40mg/kg)及染毒时间 (1 2、2 4、48、72小时 )对大鼠血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 在受试剂量、时间范围内 ,3H -TdR掺入量随着染毒剂量增加而明显减少 ,并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 (r=- 0 80 4 ,P <0 0 1 )。 1 2、2 4、72小时各染毒时间组与对照组差别也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甲醛对大鼠外周血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甲醛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4.
1,2-二氯乙烷致小鼠血淋巴细胞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2-二氯乙烷(1,2-DCE)对小鼠血淋巴细胞DNA和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作用,探讨1,2-二氯乙烷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微核试验方法,分别检测1,2-DCE不同染毒剂量(50,100,200,400 mg/kg)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情况。结果除50 mg/kg剂量组外,小鼠血淋巴细胞的彗星细胞率及尾长、骨髓细胞微核率随1,2-DCE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其中,400 mg/kg剂量组彗星细胞率、平均尾长、微核率分别为45.5%,(37.24±3.17)μm,12.0‰,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50 mg/kg剂量组(P<0.01)。染毒剂量与彗星细胞率、平均尾长、微核率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R彗星率=0.980 2,R彗尾长=0.976 6,R微核率=0.975 1,P<0.01)。结论1,2-DCE可导致小鼠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和骨髓细胞染色体异常。表明1,2-DCE具有细胞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某新建焦化厂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该建设项目的类比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及检测,采用系统分析法、类比法和检查表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经类比调查检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STEL(mg/m^3)为:CO未检出~30.1、CO2157~550、SO22.04~3.01、硫化氢〈0.53、氨0.13~7.82、苯0.60~2.40、硫酸0.46、氢氧化钠〈0.05、煤尘;噪声65.4~94.1 dB(A),合格率为92.3%。结论本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只要在后续的施工、生产过程中认真按设计要求进行,并采纳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补充建议,预计工程建成后能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6.
氯氰菊酯微核率的时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鼠早期精细胸微核测定研究氯氰菊酯宵药的致突变性及其时间效应。结果表明,对照组微核率为1.34‰,染毒组为3.9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苯与甲醛致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与甲醛致小鼠睾丸细胞DNA联合损伤效应。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分别检测苯染毒(剂量为50,200,800mg/kg)、甲醛染毒(剂量分别为0.3,1.2,4.8mg/kg)和苯+甲醛复合染毒后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在受试剂量范围内,小鼠睾丸细胞彗星率随苯或甲醛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P〈0.01),其彗星尾长随苯染毒剂量增加而延长(P〈0.01),随甲醛染毒剂量增加而缩短,尤其高甲醛染毒组(P〈0.01);复合染毒组中彗星尾长随联合染毒中苯染毒剂量增加而延长(P〈0.01),随联合染毒中甲醛染毒剂量增加而缩短(P〈0.01)。苯+甲醛联合作用经析因素分析存在相加作用(P〈0.01)。结论苯和甲醛均能彼此增强各自所致的睾丸细胞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