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晴  陆建成  高雁  尤海燕 《临床荟萃》2006,21(9):650-651
细菌L型是细菌在体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的细菌细胞壁缺陷,虽然其毒力不强,但它能回复成细菌型,与泌尿系统感染的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中段尿培养的检出率,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我们对所有中段尿同时进行普通型和L型细菌培养.现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1 657例中段尿标本的普通型和L型细菌培养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8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8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为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32型微生物鉴定系统GNI^+卡对8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8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痰标本有78株,占95.1%,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科、脑外科等病区。该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73.2%、69.5%、62.2%、57.3%。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常规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根据微生物室的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P)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用KB法对KP进行常规药敏试验,选取该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KP,并用PCR扩增方法检测其耐药基因:TEM、SHV、PER、VEB、CARB、VIM、IMP、GIM、SPM、DHA、GES、OXA、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qacE△1-sulⅠ、int-Ⅰ、CTX-M、acc(3′)-Ⅱ、KPC。结果耐药基因TEM、DHA、aac(6′)-Ⅰ、ant(3″)-Ⅰ、qacE△1-sulⅠ为阳性,其他耐药基因均为阴性。结论该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并非KPC所致,主要是TEM、DHA型β-内酰胺酶合并其他原因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4.
介绍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的"国家药品使用监测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原始数据展开深度挖掘和多维度分析,从平台体系架构设计角度阐述了平台的建设目的与设计、监测数据范围和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思路,并介绍该平台建设的有关情况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家畜是布鲁氏菌(布氏菌)储存宿主,细胞内寄生,具有高度传染性。临床表现为反复波浪式发热、寒颤、盗汗、头痛、关节和神经疼痛等,能累及很多器官。本院于2009年7月在一养宠物犬病人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布鲁菌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及Ⅰ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K-B法对临床分离的PA进行药敏试验,选出26株耐亚胺培南PA,用PCR法检测其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和Ⅰ类整合子(int Ⅰ1和qacE△1-sull基因).结果 26株耐亚胺培南PA体外对15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显示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为1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61.54%、61.54%、65.39%、30.77%、50.00%.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100%.16种基因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qacE△1-sull(92.31%),OprD2缺失(46.15%),TEM(42.31%),OXA-10(26.92%),VIM(11.76%),SPM(7.69%),VEB(7.69%),SHY(7.69%),未检出IMP、GIM、PER、GES、CARB、DHA、CTX-M、intⅠ 1基因.结论 耐亚胺培南PA的耐药主要与Ⅰ类整合子、OprD2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ngiotensinⅡ receptortype 1,AT1R)和受体2((Angioten.sinⅡreceptor type2,AT2R)在小鼠肾小管发育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体视学方法检测胚龄14、15、16、18天胎鼠及生后1、3天仔鼠肾小管AT1R和AT2R的表达。结果AT1R于胚龄15天开始出现在肾小管,胚龄16天达到高峰,随后表达逐渐减弱,生后3天微量表达;AT2R于胚龄16天开始出现在肾小管,胚龄18天达到高峰,以后表达逐渐减弱,至生后3天基本消失。结论小鼠肾脏发育早期AT1R和AT2R与肾小管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缝扎性下段输尿管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行妇产科盆腔手术后发生缝扎性下段输尿管损伤的8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妇产科盆腔手术后1周内因腰痛、腰胀症状发现输尿管异常,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术中输尿管镜下均成功找到结扎缝线,采用钬激光将缝线击断松解;输尿管镜顺利进至输尿管近端,发现输尿管黏膜较为完整、损伤较小,均予以留置2根双J管。术后3个月拔除2根双J管,患者腰痛、腰胀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时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提示患侧尿路连续性恢复,输尿管通畅,无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积水消失。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缝扎性下段输尿管损伤具有微创、高效、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法检测40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MBL水平,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MBL水平,按常规方法检测了血清补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谱,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指标。结果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血清MBL水平下降(P〈0.05);且活动期SLE患者血清MBL水平显著低于非活动期水平;出现抗ds-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低补体C3血症,高IgG血症的MBL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无上述表现者。结论SLE患者血清MBL水平明显下降,且其血清水平与抗ds-DNA阳性,抗Sm抗体阳性,补体低下,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具有相关性,它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