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芳  王根菊  韩国荣  阚乃颖 《肝脏》2014,(11):869-871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易善复)对妊娠期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轻、中度妊娠期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456 mg,对照组单纯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两组药物均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降酶效果相当,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妊娠期肝炎对促进肝脏代谢、修复损伤肝细胞、降低转氨酶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孕20 ~ 32周,HBeAg阳性、HBV DNA> 1.0× 107拷贝/ml孕妇,按患者意愿分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替比夫定组予替比夫定600 mg/d口服抗病毒治疗直至产后4周或产后继续服用,对照组患者不用抗病毒药物,肝功能异常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两组婴儿产后均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出生后12h内、15d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及0、1、6个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20 μg.婴儿7月龄时HBsAg及HBV DNA阳性者为HBV宫内感染. 结果 共纳入220例孕妇,其中替比夫定组120例,对照组10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均在美国抗逆转录酶药物妊娠登记处注册.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HBV DNA、HBeAg、ALT水平下降明显.替比夫定组HBV DNA定量于治疗2周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分娩.至分娩前替比夫定抗病毒孕妇有37例HBV DNA定量转阴,转阴率达31% (37/120),而对照组无一例转阴.随访至7月龄,替比夫定组婴儿HBV宫内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8% (P=0.002).替比夫定组无一例母儿因不良反应或先天性畸形失访.8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于产后4周停药,随访至产后28周无一例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两组孕妇产后出血、不良妊娠、剖宫产率及新生儿胎龄、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BeAg阳性、HBV DNA高滴度孕妇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 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卵巢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HBV共价闭合脱氧核糖核酸(cccDNA)表达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FQ-PCR)检测33例HBV DNA阳性孕妇卵巢组织中的HBV DNA和HBV cccDNA。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相应33例婴儿出生当日和1月龄外周血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FQ.PCR法检测婴儿血清HBVDNA含量。结果33例卵巢组织中HBVDNA和HBV cccDNA总阳性率为51.52%(17/33)。婴儿宫内感染率为12.12%(4/33,4例均为肝功能正常的孕妇)。婴儿母亲卵巢组织中HBVDNA和HBV cccDNA均阳性时,宫内感染率比HBVDNA、HBV cccDNA均阴性时显著升高(P<0.05)。宫内感染婴儿较非宫内感染婴儿母亲卵巢组织中HBV cccDNA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和P<0.05)。结论HBV可感染人卵巢组织并在其中复制,且有可能通过卵细胞垂直传播至子代。  相似文献   
4.
脐带绕颈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的影响及产前诊断方法。方法: 对242例脐带绕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脐带绕颈与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诊断间的关系。结果: 在脐带绕颈的孕妇中,脐带绕颈致胎儿宫内窘迫者多见,增加了手术率(P<0.005);B超检查脐带绕颈的诊断符合率为89.57%。结论: 脐带绕颈使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增高,亦使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增高;B超可较准确地对脐带绕颈作出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5.
徐雁  阚乃颖 《解剖与临床》2008,13(5):368-369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7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母婴结局。结果:7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均存活。随着胎龄的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逐渐降低,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有差异性。结论: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重要手段,终止妊娠方式首选刮宫产,对于估计胎儿存活可能性小的,应采取阴道分娩,以减少剖宫产对母体的创伤。  相似文献   
6.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肺炎、麻疹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妊娠妇女感染麻疹病情相对较重,严重危害孕妇、胎儿和新生儿,可引起流产、死胎、  相似文献   
7.
张荣  阚乃颖 《安徽医药》2012,16(2):192-19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筛查、治疗及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法对180例经血清学筛查并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及治疗的早晚,将孕妇分为A组(早孕中孕开始治疗)、B组(晚孕开始治疗)、C组(未治疗),比较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除去选择性引产5例,175例妊娠合并梅毒的产妇入院即确认死胎的10例,出生1周内诊断为胎传梅毒新生儿33例。A组死胎1例,B组1例,C组8例,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新生儿先天梅毒10例,B组10例,C组13例,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妊娠期及早进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很好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王根菊  余敏敏  阚乃颖 《江苏医药》2012,38(16):1949-1950
目的探讨孕母HBsAg阳性患者及其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前后对外周血中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HBsAg阳性孕妇自愿在24周、28周、32周注射HBIG 200U,在注射前(自身对照组)及注射结束后,检测补体C3、C4,另选取60例HBsAg阳性患者孕期没有注射HBIG的孕妇作为正常对照。在34周左右抽取静脉血检测补体C3、C4。比较正常对照组与注射组及注射前后C3、C4的变化。其新生儿出生即刻抽取外周血检测补体C3、C4及出生后立即注射HBIG 200U,出生15d注射HBIG 200U,出生1个月时检测补体C3、C4。比较注射前后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孕母注射前后补体C3、C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补体C3、C4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新生儿注射HBIG前后补体C3及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HBIG对孕母HBsAg阳性患者及其新生儿的血清补体C3、C4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母HBsAg阳性患者及其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前后对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HBsAg阳性孕妇自愿在24、28、32周注射HBIG 200 U×3次,在注射HBIG前(自身对照组)及注射结束后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另选取60例HBsAg阳性患者孕期没有注射HBIG的孕妇作为正常对照。在34周左右抽取静脉血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较正常对照组与注射组及注射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其新生儿出生即刻抽取外周血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出生后立即注射HBIG 200 U,出生15 d注射HBIG 200 U,出生1个月时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较注射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HBsAg阳性孕妇注射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新生儿注射HBIG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HBIG对孕母HBsAg阳性患者及其新生儿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高危因素,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方法: 对21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及软产道撕裂。21例孕妇无一例死亡,新生儿均存活。结论: 为预防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应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规范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