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8月在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诊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310例,对其433份标本(含患侧乳汁、穿刺液、脓肿破溃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常见致病菌种类及其药敏特点。结果(1)433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07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AU)21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42株,表皮葡萄球菌(SE)22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12株,α-溶血链球菌8株等。(2)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共237株,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37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100%),对青霉素(91.8%)、克林霉素(57.0%)、红霉素(69.0%)耐药率高,对左氧氟沙星(94.0%)、头孢类抗生素(70.0%)、庆大霉素(80.0%)敏感率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共43株,药敏试验显示对红霉素(13.0%)、克林霉素(15.0%)敏感率低,对青霉素、头孢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100%耐药,对左氧氟沙星(95.0%)、庆大霉素(96.0%)、呋喃妥因(97.0%)、复方新诺明(92.0%)等敏感率高。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尤其是对过去曾敏感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更高,应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外科处理的适宜方法。方法:对9例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先美兰染色(meythylene blue staining)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再补充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ALND术中显露腋静脉,以腋静脉下2cm为界缝线标记,术后将标本从缝线处分离,对淋巴结进行分组取材,将前哨淋巴结、腋静脉下2cm内淋巴结(亚levelⅡ淋巴结)、腋窝其余淋巴结(其余淋巴结)分组送病理检查,观察各组淋巴结数量及肿瘤细胞腋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找到前哨淋巴结6例;5例前哨淋巴结、亚levelⅡ淋巴结、其余淋巴结均为阴性;1例前哨淋巴结、亚levelⅡ淋巴结、其余淋巴结均为阳性;另有1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未找到,而亚levelⅡ淋巴结检出阳性。结论:基层医院对于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可以用美兰染色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若前哨淋巴结阳性或未找到前哨淋巴结,行ALND;若前哨淋巴结阴性,行亚levelⅡ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是乳腺无菌性炎症反应,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近年来,PCM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PCM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常无明显特异性,因此易被误诊.作者就PCM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分型、病理学表现、细菌学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PCM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乳腺钼(Mo)靶X射线影像在乳腺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3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本院住院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为乳腺原位癌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临床资料、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及乳腺钼靶X射线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并按照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采用Cohen kappa(k值)统计方法评估两种分级方法的符合程度.结果 21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按照BI-RADS及BI-RADS关于超声诊断(BI-RADS-US)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的结果:2例(9.52%)为5级;15例(71.42%)为4级(4A亚级为5例,4B亚级为4例,4C亚级为6例);4例(19.04%)为3级.乳腺钼靶X射线影像结果按照BI-RADS分级标准:2例(9.52%)为2级;3例(19.04%)为3级;13例(61.90%)为4级(4A亚级为3例,4B亚级为7例,4C亚级为3例);3例(14.29%)为5级.21例患者乳腺钼靶X射线影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BI-RADS分级(≥4级)结果完全一致为15例(71.42%).Cohen Kappa(k)值为0.73(>0.6),表明两种诊断方法的BI-RADS分级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 乳腺钼靶X射线影像及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的BI-RADS与BI-RADS-US分级检查结合临床检查对于乳腺原位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外科处理的适宜方法。方法:对9例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先美兰染色(meythylene blue staining)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再补充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ALND术中显露腋静脉,以腋静脉下2cm为界缝线标记,术后将标本从缝线处分离,对淋巴结进行分组取材,将前哨淋巴结、腋静脉下2cm内淋巴结(亚levelⅡ淋巴结)、腋窝其余淋巴结(其余淋巴结)分组送病理检查,观察各组淋巴结数量及肿瘤细胞腋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找到前哨淋巴结6例;5例前哨淋巴结、亚levelⅡ淋巴结、其余淋巴结均为阴性;1例前哨淋巴结、亚levelⅡ淋巴结、其余淋巴结均为阳性;另有1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未找到,而亚levelⅡ淋巴结检出阳性。结论:基层医院对于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可以用美兰染色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若前哨淋巴结阳性或未找到前哨淋巴结,行ALND;若前哨淋巴结阴性,行亚levelⅡ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7.
哺乳期分支杆菌乳腺炎在以往少见文献报道。其特点为经常规抗感染、穿刺或切开引流后仍反复形成脓肿、窦道、红肿、低热,且用常规方法换药伤口经久不愈,反复复发,易形成哺乳期乳瘘经久不愈,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科曾收治2例哺乳期分支杆菌阳性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乳头溢液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乳头溢液的原因多种多样,只有清楚其发病原因才可以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而目前乳头溢液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而言,乳头溢液的原因可分为乳房内和乳房外两种.在此,笔者仅对引起乳头溢液的乳房外部原因及相关治疗进行探讨,以便为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乳房红肿疼痛、可触及肿块,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本文将2009年5—12月本院收治的199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初期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物理治疗组、综合物理治疗联合抗生素治疗组,观察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泌乳腺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4年7月1日至2012年3月30日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确诊的泌乳腺瘤患者5例及于 Pubmed 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的1988年7月20日至2012年6月21日报道的6例泌乳腺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本院收治的5例患者中,1例于孕龄为17孕周发现乳腺肿块,孕龄为25孕周时行乳腺肿物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泌乳腺瘤;2例患者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形成乳漏窦道,再次行肿物切除+窦道切除术,术后愈合良好;1例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4次乳房脓肿穿刺抽吸冲洗,感染控制后行乳房肿物切除术;1例行乳腺脓肿清创引流术时发现乳房内肿物予以切除。随访至今无一例患者复发。国外文献报道的3例患者均于妊娠期发病并接受手术治疗,国内文献报道的3例患者均于产后接受手术治疗。5例泌乳腺瘤患者行肿物切除术,1例泌乳腺瘤合并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均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泌乳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围生期的良性肿瘤,过度按摩等干预易导致其感染。感染化脓后可采取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冲洗或切开引流治疗后,行肿物切除术根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