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术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PCI术后冠心病患者93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1例,三组分别于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和40 mg口服,每天1次,持续服药1周以上,于术前及术后24 h、1周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MCP-1、IL-10和hs-CRP水平. 结果 三组术后24小时血清hsCR、MCP-1、IL-10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t=7.231、9.516、3.612、8.254、9.365、4.125、8.473、8.342、4.106,均P<0.01);术后1周,三组hsCR、MCP-1水平较术后24 h明显降低(t=5.204、5.651、3.251、4.174、5.301、4.761,均P<0.01);术后1周,三组血清hsCR、MCP-1、IL-10、MCP-1/IL-10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625、43.396、3.486、44.961,均P<0.01);经直线相关分析,hs-CRP、MCP-1水平和MCP-1/IL-10比值与阿托伐他汀剂量呈负相关关系(hs-CRP:r=-0.617;MCP-1:r=-0.682;MCP-1/IL-10:r=-0.584,均P<0.01),IL-10与阿托伐他汀剂量无相关关系(r=0.138,P=0.187). 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PCI术后患者血清hs-CRP和MCP-1水平,其剂量与hs-CRP和MCP-1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不同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择72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6例,给予氯吡格雷+肝素+阿司匹林治疗)和B组(36例,给予肝素+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治疗后90d时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组血管再通率高于B组[55.6%(20/36)比47.2%(17/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管再闭塞率低于B组[8.3%(3/26)比1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治疗后90 d时LVEF高于B组[(49.8±6.4)%比(43.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溶栓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肝素及肠溶阿司匹林疗效优于使用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术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比值的影响,以期为他汀类药物抗炎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为PCI术后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药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接受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分别于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和瑞舒伐他汀20mg口服,持续服药2周以上,于术前、术后24h和术后2周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CP-1和IL-10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PCI术后24h患者MCP-1和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2周给予两种药物的患者静脉血中IL-10和MCP-1水平与术后24h比较均降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服用瑞舒伐他汀的患者MCP-1水平降低值和MCP-1/IL-10比值下降值均较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药物对IL-10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可显著增加术后患者血中IL-10和MCP-1水平,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能显著降低术后血中MCP-1水平,且瑞舒伐他汀的降MCP-1效果比阿托伐他汀更优,对IL-10水平的影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作为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术后为预防电极脱位、囊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常规要求患者保持平卧或略向左侧卧位1~3 d[1].但长时间同一卧位往往使患者感到腰背酸痛、难以忍受,有时可致腹胀、腹痛、便秘、食欲减退等不适发生[2],严重时由于术侧肢体绝对制动而造成术侧上肢麻木、肿胀、伸展活动受限,甚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