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脑脊液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 precursor,PGRN)对新生儿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价值。 方法 选取平阳医院2017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74例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组,预后良好组54例,预后不良组20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常规感染标志物[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脑脊液IGF-1、MMP-9、PGRN水平,分析脑脊液IGF-1、MMP-9、PGRN与常规感染标志物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脑脊液IGF-1、MMP-9、PGRN对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脊液IGF-1、MMP-9、PGRN与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关系。 结果 预后不良组脑脊液常规感染标志物PCT、CRP及IGF-1、MMP-9、PGRN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IGF-1、MMP-9、PGRN水平与常规感染标志物PCT、CRP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评价脑脊液IGF-1、MMP-9、PGRN对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预测价值,发现三者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最大,具有良好预测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IGF-1水平>截断值患儿预后不良风险是≤截断值的5.547倍,脑脊液MMP-9水平>截断值患儿预后不良风险是≤截断值的6.258倍,脑脊液PGRN水平>截断值患儿预后不良风险是≤截断值的5.487倍。 结论 脑脊液IGF-1、MMP-9、PGRN对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预后具有良好预测效能,临床可监测其水平,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呼吸暂停(AOP)是指呼吸停顿超过20s或不足20s但伴有心动过缓和紫绀的异常呼吸现象,多发生于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1750g的早产儿出生后2~7d,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发生率越高,胎龄28~29周早产儿可高达85%,30。32周早产儿约50%。早产儿偶发的原发性AOP给予适当的刺激吸氧能恢复呼吸,但反复发作的AOP易导致缺氧性脑损伤或新生儿猝死。目前临床多使用兴奋呼吸中枢药物氨茶碱、枸橼酸咖啡因、多沙普仑,疗效并不满意。文献报道,早产儿原发性AOP发作时,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升高。本文探讨纳洛酮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AOP的疗效及其对β—EP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比较综合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措施应用于早产儿护理后,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病情况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分析新生儿肺炎免疫及血清心肌酶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本院2012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45例肺炎新生儿为观察组,另将同期同日龄的45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两组新生儿的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血清心肌酶指标水平,并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轻症及重症、急性期及恢复期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均差于对照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指标水平则低于对照组,且轻症及重症、急性期及恢复期患儿的血清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心肌酶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新生儿的免疫状态相对较差,且心肌酶也异常升高,且其受肺炎严重程度与分期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5.
我院儿科自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EB病毒性脑炎20例,其中9例误诊为化脓性脑炎,误诊率为45%。为探讨积极正确的诊断方法,防止误诊误治,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例,女2例;发病年龄5岁1例,6~12岁8例;误诊时间5天4例,~10天5例。1.2临床特点:全部病例于入院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接诊的6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NI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气指标、肺功能的变化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均高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 O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气指标,促进肺功能恢复,利于提升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