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3年以来,我们对40例平足症患者进行了距舟关节植骨融合足弓成形术,同时延长后足。部分跟骨外翻严重者行跟骨内翻截骨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并分析平足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内加入不同浓度的TNF-α(20、30、40ng/ml),培养24、48h,用亚硝酸盐法测量培养液内NO的变化。结果 在30.40ng/ml浓度的TNF-α作用48h,NO产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TNF-α可刺激成骨细胞产生NO,而NO作为一高效细胞毒效应分子与骨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3.
4.
骨基质的谷氨酸残基通过维生素K循环进行γ-羧化为骨形成所必需。维生素K通过骨内丰富的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影响骨代谢是骨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细菌L型所致的慢性骨髓炎,国内文献报告校少。自1989年以来,我们从14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细菌L型8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14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生4例:年龄18~52岁,平均32.5岁。其中左腔骨4例。右胫骨3例,右股骨2例,左股骨2例,右肱骨1例,第一跖骨1例,双胫骨1例。病程2~30年,平均6年,12例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史,X线片均符合慢性骨髓炎诊断。所有病人均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1Thompson股四头肌成形术Thompson于1944年首先描述股四头肌成形术。术中取髌旁前内侧、前外侧切口或前正中切口,把股直肌与股四头肌其余部分完全分离,必要时切开髌骨内外侧支持带。Thompson股四头肌成形术后常出现残留的严重的伸膝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发现头颈嵌插组治疗股骨颈骨折与对照组相比其骨折愈合早,愈合率高,骨痂质量好,提示头颈嵌插术作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新手术方法较之传统方法,手术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髌骨骨软骨骨折患者15例,M RI检查均可见髌骨骨软骨骨折,关节镜下探查修整损伤区,取出并修整游离骨软骨骨折块,切开复位后行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术,术后膝关节支具保护下行正确功能锻炼,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15例患者均获3~24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复查M RI示髌骨骨软骨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3~4个月逐渐恢复社会活动,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髌骨骨软骨骨折采用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术可有效固定脱落的骨软骨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股骨颈骨折的外科治疗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经临床及实验研究,作者认为传统三刃钉内固定术冶疗股骨颈骨折愈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插钉本身不能有效的消除骨折后产生的剪切应力;骨折端的真正嵌插性复位是将剪切应力转变为压缩应力,是保证骨折愈合的关键因素。因此作者设计了股骨颈“U”形截骨、头颈嵌插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65例。经2年以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其中2例股骨头轻度坏死,晚期呈扁平髋。所有病例都行走自如,功能恢复满意,无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孔耀  郭洪敏  聂志奎 《现代保健》2013,(13):137-139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它的稳定性是由关节囊、周围韧带及肩袖所维持。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的肌腱分别于肩关节的上、后及前方在肱骨解剖颈处形成的袖套状结构。肩袖对于肩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度有重要的作用,肩袖损伤对肩关节有着巨大的影响。此类疾病最早是在1834年由Smith发现的,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后来Codman发现其是引起肩关节疼痛的一种重要原因,这才被广泛重视。目前,肩袖损伤的分类主要有按损伤的外形及位置分类、按肩袖完整的破坏程度分类、根据累计肌腱的数目进行分类等,其中较为常用的分类是根据撕裂最大处的距离分为:小撕裂(距离〈1cm),中度撕裂(1~3cm),较大撕裂(3-5cm)及巨大撕裂(〉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