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14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楚彬 《现代医院》2009,9(3):41-4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溶栓组予急诊静脉溶栓。未溶栓组除不使用尿激酶外,其它治疗方法同溶栓组。结果74例溶栓患者再通50例(67.6%),其中发病4h内溶栓45例,再通35例(77.8%),发病4~6h内溶栓29例,再通15例(51.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2=5.463,p=0.019)。溶栓组住院病死率为9例(12.2%),未溶栓组为8例(28.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2=3.938,p=0.047)。结论急诊溶栓可以显著缩短溶栓延迟,提高溶栓率,提高AMI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本院常规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的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对照组)与阿司匹林+潘生丁组(联合用药组),每组43例。所有病例予常规溶栓冠脉再通后,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联合用药组在给予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潘生丁50mg/次,每日2次。比较溶栓后给药4周内,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心绞痛发生率、心肌再梗死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组的心绞痛发生率、心肌再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源性死亡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潘生丁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溶栓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CHF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螺内酯组(24例),均接受标准治疗,包括:硝酸酯类、利尿剂(不包括螺内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螺内酯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口服螺内酯(40mg/d),共8周。治疗前后测定HRV指标及QTd。结臬螺内酯治疗8周后24h连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连续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24h连续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DD)、HF和LH/HF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而LF/HF、HR和QTd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螺内酯能够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HRV,降低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水平与头颈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头颈部螺旋连续扫描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对照组90例(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再根据头颈血管动脉狭窄程度,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每组各40例。比较各组血清Hcy、U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Hcy、U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狭窄组相比,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的血清Hcy、U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高于中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UA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头颈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郭楚彬 《现代医院》2009,9(4):56-5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病情进行性加重且发病时间在6~72 h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血栓通等常规治疗方法及联合奥扎格雷治疗,以治疗14 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定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的74.3%。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为(15.28±4.29)分,低于对照组的(17.62±4.15)分,两者相比,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对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心肌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ol)、维生素 B12(VitB12)、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itB12、Fol明显低于对照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TC、TG和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 Hcy水平与 TC、TG、LDL-C呈正相关,而血浆Hcy水平与HDL-C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肌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结论 Hcy作为心肌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Fol、VitB12、TC、TG、HDL-C和LDL-C同血浆Hcy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起到抗血栓、改善微循环及保护脑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可减少后遗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80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糖旋酐+血栓通冻干粉静脉滴注。疗程各为14d,两组同时予肠溶阿司匹林,胞磷胆碱,依病情调脂、降糖、控制血压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都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80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糖旋酐+血栓通冻干粉静脉滴注。疗程各为14d,两组同时予肠溶阿司匹林,胞磷胆碱,依病情调脂、降糖、控制血压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都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郭楚彬 《现代保健》2014,(24):125-12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水平与头颈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头颈部螺旋连续扫描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对照组90例(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再根据头颈血管动脉狭窄程度,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每组各40例。比较各组血清Hcy、U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Hcy、U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狭窄组相比,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的血清Hcy、U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高于中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UA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头颈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