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聚焦超声对溶液中GLC-82肺腺癌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功率及不同作用时间的非聚焦超声(none focused ultrasound,NFU)对溶液中肺癌细胞的作用,为杀灭弥漫在胸水及腹水中或浸润在组织中的癌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台盼蓝拒染法测NFU辐照GLC-82肺腺癌细胞后细胞的即刻存活率,MTT法检测其作用后24 h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1)GLC-82细胞的即刻存活率随着辐照功率和作用时间的不断增加明显下降;(2)超声辐照24 h后,随着超声辐照时间和剂量的不断增加,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下降,时间-效应各组之间、剂量-效应各组之间细胞的增殖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超声辐照细胞的凋亡率均高于阴性对照,但其周期即刻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NFU能杀伤溶液中GLC-82肺癌细胞并抑制其增殖,较低功率的超声可能以诱导细胞凋亡为主,较高功率时则可能以杀伤细胞为主。超声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为迟发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烟酰胺对非聚焦超声杀伤培养的GLC-82肺腺癌细胞的增敏作用.方法 实验分A(空白对照)组,B(NA单独作用)组,C(NFU单独作用)组,D(NA增敏NFU作用)组;MTT法测细胞的存活率;增敏比(SER)参数分析增敏作用;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NA对GLC-82细胞的抑制及NFU的增敏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经NA与NFU共同作用24 h后细胞凋亡小体形成,表面的微绒毛和丝状结构明显减少,其细胞的凋亡指数高于烟酰胺及非聚焦超声单独作用组,并使细胞阻滞于S和G2期.结论 一定浓度的NA对NFU杀伤悬液中培养的GLG-82肺腺癌细胞具有增敏作用,能够显著地提高NFU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Walk Away 40 SI细菌分析仪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检测,ESBLs表型确证试验采用双纸片法.结果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2.9%和43.5%,均以下呼吸道和尿液标本来源为主.产ESBLs菌株具有多药耐药性,对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耐药率达80.0%以上,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低于12.0%.结论 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治疗产ESBLs菌株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的变化,分析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在患者细菌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D0天)和治疗后第5天(D5)对诊断感染指标PCT、hs CR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进行检测,比较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组之间的差异,不同部位细菌感染,以及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四项检测指标(PCT、hs CRP、WBC和NEU)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不同感染部位血清PCT和hs CRP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以血流感染患者水平最高[分别为(45.148±46.341)ng/mL、(137.000±87.367)mg/L],其次是胸腹腔感染和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最低[分别为(0.769±1.747)ng/mL、(53.006±45.450)mg/L]。存活组经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低,而死亡组则不断增高。冠心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hs CRP、WBC和NEU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34、0.856、0.782和0.784。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和hs CRP不仅可作为鉴别老年冠心病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还可用于病情评估,疗效判断,对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抗凝剂具有保持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体积和形态不发生改变的优点,因此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ematology,ICSH)推荐将其作为血细胞计数的抗凝剂,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1]。但因其偶尔可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使大量的血小板聚集在一起,超过了仪器设定的血小板计数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培养中不同菌属细菌阳性报警时间在鉴别血流感染(BSI)和采血污染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临床各科住院患者送检的血培养阳性患者临床资料及阳性报警时间进行比较,探讨血培养报阳时间对BSI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2 605份血培养标本,137例血培养阳性,其中病原菌78例(56.93%),污染菌59例(43.07%),污染率最高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5.76%),最低的是大肠埃希菌(12.50%)。病原菌组阳性报警时间为(13.86±8.19)h,短于污染组的报阳时间(40.72±20.9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组报阳时间最早的是肠球菌(10.20±8.00)h,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1.12±3.91)h、金黄色葡萄球菌(12.22±5.08)h、肺炎克雷伯菌(14.72±10.45)h、其他革兰阴性菌(16.11±12.97)h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42±5.74)h,真菌最迟(29.04±3.67)h。革兰阴性菌报阳时间≤16.59 h,BS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09%、100.00%;革兰阳性菌报阳时间≤20.96 h,BS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77%、94.44%。结论结合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与临床其他指标,对于早期判断检出菌为病原菌或污染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常规军事训练对新入伍男战士反映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酶类及机体代谢水平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体系部队2008年底入伍战士1350人在军训前及常规军训1个月后分别采静脉血检测常规生化指标,并进行前后对比。结果 ALT、AST、GLB、GLU、P等项目,军训前后有较强相关;反映肝功能相关指标如TBil、DBil、ALT、AST、GGT、TBA等均有显著升高,但大部分仍然在参考区间内,而反应肾功能相关指标如UREA、Cr变化不明显,血脂代谢情况有较好改善,TC、TG、LDL-C、apoB训练后降低,apoA1、HDL-C升高。结论目前训练强度及科目尽管对机体功能有一定影响,但未产生病理性损伤,且改善机体代谢,提高免疫力。对军事训练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观察,有助于掌握规律,为军事训练科学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血清IL-2、IL-6、IL-8和TNF-α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血流感染的诊断意义,收集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血流感染患者77例,同时设对照组22例,空腹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2、IL-6、IL-8和TNF-α的水平,同时进行血液培养明确病原菌,评价细胞因子与危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关系。结果显示血流感染组血清中的4种细胞因子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病原菌感染组血清中的4种细胞因子水平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01),其中真菌感染组细胞因子水平最高,依次是革兰阴性菌感染组,最低的是革兰阳性菌感染组;IL-2、IL-6、IL-8和TNF-α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3、0.994、0.997和0.905。由此,IL-2、IL-6、IL-8和TNF-α在危重症患者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郭健莲  申洪  李强 《广东医学》2008,29(2):209-21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烟酰胺对体外培养的GLC-82肺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烟酰胺培养细胞后细胞的存活率;划痕试验检测不同浓度的烟酰胺对细胞愈合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烟酰胺诱导细胞凋亡程度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较高剂量的药物能引起GLC-82肺腺癌细胞呈现边界不清,体积缩小,核固缩,染色质凝集、边缘化,甚至细胞发生破碎,凋亡小体形成;随着烟酰胺浓度的增高GLC-82细胞向划痕区的愈合速度不断减慢;烟酰胺的浓度大于等于3mg/ml时,细胞周期主要表现为G1期比例的上升伴随S期比例的下降。结论高剂量烟酰胺能够诱导GLC-82细胞凋亡及周期的改变,为临床上用药剂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部队训练伤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军医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部队伤患者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临床送检部队伤病员伤口分泌物标本1 029份,分离病原菌647株,检出率为62.88%,居前6位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9.99%,194株)、大肠埃希菌(19.32%,125株)、铜绿假单胞菌(19.17%,124株)、肠球菌属(13.60%,88株)、肺炎克雷伯菌(7.73%,50株)和鲍曼不动杆菌(5.87%,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3.4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达44.33%,肠球菌属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检出率为2.2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为1.60%和0)。除鲍曼不动杆菌外,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均较低(耐药率均≤4.00%)。结论临床军医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降低战创伤感染的伤残率,为伤员救治提供临床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