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CT诊断肾损伤的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CT检查肾损伤患者60例,并根据其损伤程度分为4类。Ⅰ类为单纯肾挫伤或/和包膜下小血肿;Ⅱ类为不涉及集合系统的轻度裂伤,可有包膜破裂;Ⅲ类为肾深度裂伤及碎裂伤,Ⅳ类为涉及肾蒂的损伤。检查时如条件许可,应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CT扫描对肾损伤定位及分类准确率均达100%。结论:CT扫描能明确肾损伤程度、范围及分类,了解肾功能情况,并可观察相邻器官情况。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准确等优点,是目前肾损伤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上界面影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SPN)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SPN的界面影像表现,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5例,经抗炎治疗后病变消失的6例,诊断为良性肿瘤随访2年以上病变无变化的7例。所有病例均具常规螺旋CT(SCT)及HRCT资料。结果:良恶性结节界面模糊出现率分别为31%(13/42)和12.5%(7/56)(P<0.05);界面清楚分别为61.9%(26/42)和78.6%(44/56)(P>0.05);光滑锐利分别为26.2%(11/42)和1.8%(1/56)(P<0.001);细短毛刺分别为23.8%(10/42)和57.1%(32/56)(P<0.001);粗长毛刺出现率分别为23.8%(10/42)和8.9%(5/56)(P<0.05);索条征分别为19%(8/42)和3.8%(2/56)(P<0.05);锯齿征9例全部为恶性结节。结论:界面影像在不同性质的SPN中出现率不同,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HRCT有助于显示这些征象,应列为SPN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对美洲钩虫为主合并十二指肠钩虫混合感染的钩虫病流行区,在驱虫问题上,如何提高对美洲钩虫的驱除效果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979年4~6月,我们在伦教公社希涌大队进行试点研究,用小剂量灭虫宁合并小量噻嘧啶进行驱除钩虫疗效观察,兹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治疗对象选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粪检,阳性者选择74例作塑料圆筒计卵法计卵,并同时作试管滤纸钩幼培养,7天后分离钩幼,鉴定虫种,计算虫数。选单纯美洲钩虫感染或与十二指肠钩虫混合感染者共59例作为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4.
7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CT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在基层医院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仍很常见,为进一步加深认识,现将我们对73例HIE的临床及CT观察资料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选择1994年1月至1995年10月住院的HIE患儿共73例。男58例,女15例。年龄为生后2小时~10天。胎龄35.8±0.5(35~( 4)~36~( 6))周4例,40.6±1.2(37~( 3)~42)65例,43.4±0.6(42~( 2)~44~( 3))5例。第1胎58例,第2胎15例。体重2185.7±285.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检查判断贲门癌外侵邻近器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贲门癌侵犯邻近器官138例的CT表现。结果贲门癌侵犯肝脏38例次,CT判断准确率89.5%(34/38);侵犯脾脏16例次,准确率93.8%(15/16);侵犯胰腺69例次,准确率92.8%(64/69);CT表现为受侵脏器界面模糊不清及强化不均匀;侵犯主动脉14例次,准确率85.7%(12/14),CT表现为脂肪间隙消失且接触角大于90度;侵犯膈肌50例次,准确率70%(35/50),CT表现为膈肌不规则增厚和强化不均,多脏器侵犯40例。结论CT判断贲门癌外侵邻近脏器基本可靠,CT检查能够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难度的估计。  相似文献   
6.
伪膜性肠炎(PME)是指由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d)侵袭小肠、结肠黏膜引起的肠道急性渗出坏死性炎症疾病。尤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及运用广谱抗生素者多见。本文总结我院1995年 ̄2005年收治的伪膜性肠炎3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1例均符合伪膜性肠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19岁 ̄81岁,中位年龄60岁。其中>60岁者18例,占58%。31例中肺部感染6例,外科术后6例,颅内感染3例,白血病3例,肝硬化腹水2例,急性肠道感染3例,急慢性胆道感染2例,烧伤、颅脑外伤、颅内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重症胰腺炎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各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腮腺肿块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块89例CT表现。结果89例肿块包括:良性肿瘤44例,潴留囊肿7例,炎性病灶8例,恶性肿瘤30例。CT定位准确89例。良性肿瘤和囊肿多表现为轮廓光整,边缘规则,界限清楚(49/51);而恶性肿瘤多表现为轮廓不规则,边界模糊(22/30),和向周围组织侵犯(11/30)(P<0.01);4例结核和2例脓肿病灶周围腮腺组织出现“磨玻璃”样改变,而其他病灶未见该征象。4例腺淋巴瘤表现为多发灶(4/7)。术前CT对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正确率82%(73/89)。结论CT对腮腺肿块定位准确,CT对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基本可靠,但组织学的分类价值有限。“磨玻璃”样改变是腮腺炎性团块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对胸段食管癌外侵程度判断的可靠性。方法429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全部行胸部CT直接增强扫描,分析食管癌对气管、支气管、心包、主动脉及食管相邻大血管的外侵与否,将CT与手术、病理检验结果相对照。结果429倒中,食管癌侵犯气管、支气管58例,CT判断敏感性96.6%(56/58),特异性99.5%(369/371);侵犯主动脉及食管相邻大血管26例,CT敏感性92.3%(24/26),特异性98.8%(398/403);侵犯心包19例,CT敏感性94.7%(18/19),特异性98.5%(404/410);多器官脏器侵犯7例。CT判断食管癌外侵准确率83.5%(86/103)。手术切除成功385例,姑息切除14例,探查30例。结论术前CT扫描判断胸食管癌是否侵犯邻近脏器是可靠的,并能为术前分期提供可靠的证据。术前CT检查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
伪膜性肠炎(PME)是指由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d)侵袭小肠、结肠黏膜引起的肠道急性渗出坏死性炎症疾病。尤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及运用广谱抗生素者多见。本文总结我院1995年-2005年收治的伪膜性肠炎3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