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bFGF-Math1基因诱导UEC-4细胞产生毛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进一步探讨bFGF-Math1基因在前庭上皮细胞系(UEC-4)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bFGF-Math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I-bFGF-Math1)转染UEC-4细胞,利用RT-PCR技术检测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的分化及特异性抗体的表达.结果脂质体介导的基因可在细胞内获得良好的表达,转染后24h,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转染后细胞可以表达毛细胞特异性蛋白Myosin7a.结论bFGF-Math1基因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可以有效地诱导支持细胞向毛细胞样细胞转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NJ2046型野战救护车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通过分析该型救护车存在的局部缺陷和不足,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指出了通过野战救护装备的不断改进和加强研制单位对使用单位的教育和指导,可使装备切实形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郑贵亮  郭维  翟所强 《山东医药》2007,47(33):32-33
利用阳离子脂质体- Lipofectamine TM 2000介导真核表达质粒(pRK5-EGFP)转染椭圆囊上皮细胞(UEC).当UEC培养至60%~100%融合时,用不同脂质体/DNA,分别转染6~24 h,发现UEC融合80%~90%,DNA(μg)/脂质体(μl)=1∶3,转染8 h时转染效率最高.认为LipofectamineTM 2000可有效的介导真核表达质粒转染UEC,其转染效率与细胞生长状态、脂质体/DNA、转染时间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单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探讨前庭功能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59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根据前庭功能结果探讨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5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治疗前共进行了183项前庭功能检查,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异常的突聋患者显示出更低的治疗总有效率;oVEMP和cVEMP正常的突聋患者受损频率听力提高更明显。冷热试验(Caloric Test)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的正常与否对突聋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受损听力的提高无影响。cVEMP和oVEMP都异常的患者治疗无效率比仅其中一项异常的患者高,受损听力恢复程度也比仅其中一项异常的患者差。 结论 oVEMP和cVEMP异常的突聋患者疗效较差,oVEMP和cVEMP正常的突聋患者有更好的听力恢复。oVEMP和cVEMP功能可能是预测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前庭功能异常提示突发性聋患者的内耳病变范围较大、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酶消化和机械解剖相结合方法分离新生大鼠耳蜗上皮细胞层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2/06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进行。取新出生SD大鼠耳蜗基底膜后,将其放人含有嗜热菌蛋白酶的D.Hank溶液中,37℃孵箱孵育25min进行酶消化,然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应用自制的超细钨丝刀进行显微机械分离。对分离的耳蜗上皮细胞层进行半薄切片硼砂甲苯胺蓝染色与耳蜗冰冻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进行形态对比。结果:①分离后的耳蜗基底膜上皮层在显微镜下呈透明的薄片样组织,其内的各种细胞形态保持完好。②硼砂甲苯胺蓝染色与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进行形态比较发现,分离的耳蜗基底膜上皮层只含有基底膜上的上皮组织,包括耳蜗感觉上皮和非感觉上皮,即只有内毛细胞、外毛细胞、小上皮嵴、大上皮嵴和支持细胞,是纯净的上皮组织而没有任何的结缔组织。结论:利用37℃和25min时间的酶消化法及机械解剖相结合的实验技术可以分离出纯粹的耳蜗上皮细胞层,为进一步纯化上皮内的各种细胞,进行各种基因转染试验以及耳蜗内的各种基础实验建立细胞模型并提供有效地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引起儿童嗅觉障碍的病因。方法:为121例嗅觉障碍儿童行嗅觉测试,并经鼻内窥镜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病因分析。结果:经检查,嗅觉障碍121例患儿中嗅觉减退103例,嗅觉丧失29例,其中11例一侧嗅觉减退,一侧嗅觉丧失。患慢性鼻窦炎52例(43.0%),变态反应性鼻炎29例(24.0%),鼻息肉14例(11.6%),还有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结论:慢性鼻窦炎是儿童嗅觉障碍的主要病因,变态反应性鼻炎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准备性治疗对减少鼻内窥镜术中出血的疗效。方法 :A组 90例慢性鼻窦炎 (或合并鼻息肉 )患者 ,术前分别用抗生素、激素等行准备性治疗 ,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 ,并与术前未行准备性治疗的B组 90例比较术中出血量。结果 :A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 79.0 7± 16 .6 1ml;B组为 10 7.81±2 1.4 8ml,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鼻窦炎 (或合并鼻息肉 )行内窥镜手术前应行准备性治疗 ,择期手术 ,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麻醉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依托咪酯组术中持续输注依托咪酯乳剂5~20μg/(kg·min)。丙泊酚组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4~6mg/(kg·h)。分别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min(T1)、切皮时(T2)、切除甲状腺时(T3)、气管拔管时(T4)、气管拔管后15min(T5)、离开手术室时(T6)的HR、SBP、DBP、MAP变化,术中BP、HR变化时处理情况,苏醒期Rmesay评分。结果:依托咪酯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丙泊酚组(T0)SBP、DBP、MAP变化显著,与丙泊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大。丙泊酚组在术中及复苏时出现急性心衰、肺水肿2例,心跳骤停1例(抢救失败,患者死于手术台上)。结论:持续输注依托咪酯乳剂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麻醉维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因左颈部突发无痛性隆起2周入院,无吞咽及呼吸困难,无声嘶、胸闷、咳嗽、发热等。术前B超示左甲状腺结节性肿伴囊性变,大小4 cm×4 cm×3.5 cm,CT示左甲状腺下极巨大囊性肿块占位,侵及上纵隔,大小约5 cm×6 cm×5 cm(图1),诊断为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囊性变。患者于2011年5月18日在全麻下行囊性  相似文献   
10.
前庭康复训练是治疗前庭疾病、改善眩晕症状的重要手段。缘于此类患者数量较多、训练场地不足、康复师缺乏以及医疗用费等因素,前庭康复训练在各级医院的开展受到限制。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用,居家康复锻炼、远程指导成为可能。基于B/S 模式结构进行设计,研发成功“前庭康复训练远程指导平台”,支持智能手机移动终端无线接入,分为IOS及安卓版本。该平台的建立为患者居家进行前庭康复功能锻炼远程指导、疗效评估及随访等提供更为便捷、顺畅有效的途径,提高前庭康复的效率和依从性,并降低前庭康复的技术壁垒、场地限制以及人力成本。论文对该平台的功能设计、相关技术实现以及运行效果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