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胰胆管合流异常胆汁对胆管细胞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患者的胆汁对人胆管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APBDU与胆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APBDU患者胆汁对胆管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经APBDU胆汁处理的胆管细胞c-erbB-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PBDU患者胆汁与正常对照胆汁比较,能明显促进胆管细胞的增殖(P<0.05),这种促增殖作用可被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celecoxib或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抑制;流式细胞仪分析经APBDU胆汁处理的胆管细胞其处于S期的细胞明显增多(P<0.001);Western blot法检测经APBDU胆汁处理的胆管细胞其c-erbB-2表达增多。结论APBDU患者的胆汁对正常胆管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可能潜在致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碘和甲状腺球蛋白诱导大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碘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EAT)的关系。方法 用碘和甲状腺球蛋白 (TG)诱导SD大鼠建立甲状腺炎模型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0只。正常对照组 (NC组 ) ;少量碘组 (LI组 ) :饮 5 0 0 μg/L碘化钠水 ;大量碘组 (HI组 ) :饮 5 0 0mg/L碘化钠水 ;TG组 :于实验第 15天大鼠接受皮内多点注射完全福氏佐剂乳化的TG各 10 0 μg作为初次免疫 ,2周后以不完全福氏佐剂乳化的TG加强免疫 ,以后每周加强免疫 1次至第 6周末实验结束 ;TG HI组 :TG及HI给药方法同上。至第 6周末实验结束处死所有动物 ,用放免法检测血清TG抗体 (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效价 ,并于光镜下观察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结果 TG HI组、HI组及TG组甲状腺滤泡破坏及淋巴细胞浸润均较明显 ,TG HI组及HI组与NC组比较 ,P<0 .0 5 ,TG组与NC组比较有增高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3组TGAb、TPOAb均明显高于NC组及LI组 (P<0 .0 1;仅HI组TPOAbP<0 .0 5 )。各组TGAb及TPOAb水平与甲状腺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关系 (r =0 .9,P<0 .0 5 )。结论 高碘可诱发SD鼠EAT发生 ,TG与高碘结合诱导SD大鼠EAT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直肠脱垂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幼儿直肠脱垂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以手术为主。目前手术方法繁多,疗效不一。本文介绍了直肠脱垂经腹和经肛门两种入路的多种手术方式以及注射疗法、激光手术等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各有利弊。直肠脱垂的外科治疗提倡个体化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因、年龄及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和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C)发病原因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总结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ACC病例,分析术前、术中影像学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22例中有9例(40.9%)发现胆固醇息肉、颗粒,或结晶。术中见胆囊穿孔5例(22.7%)。2例在胆总管内发现漂浮的微小结石。结论 胆囊内未被发现的微小结石可能是ACC发病的主要原因,ACC穿孔率高,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素E1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肝脏 因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常温下大鼠部分肝叶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前经门静脉给予PGE1,45min后恢复血流灌注,并于1h后取门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1(ET-1),同时取缺血肝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GOT、GPT、LDH及TNF-α和ET-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GE1组则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GE1组的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并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PGE1对肝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372���Ǽ��Լ�״���׸������������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辅助检查在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37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病人所做的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血沉,B超,彩色多普勒,甲状腺核素扫描,甲状腺吸^131I率测定,细针穿刺细胞学,TMA,TGA等项检查诊断本病的阳性率分别为93.75%,81.63%,95.62%,89.66%,69.70%,89.41%,13.46%和9.62%。T3,T4,TSH检查结果随着病程的进展变化较大。结论 血沉检查对诊断本病缺乏特异性;彩色多普勒,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率高,特异性强,是首选的检查手段;甲状腺核素扫描可以准确地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检测血清中T3,T4,TSH水平可以协助诊断本病,判断疾病所处时期。  相似文献   
7.
445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长春地区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流行病学变化。方法 应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6.0自编软件录入我科1961年5月至2000年4月39年间经手术治疗的长春地区445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相关资料,资料经计算机整理后用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11.0和Microsoft Excel 2002软件进行统计分桥。结果 长春地区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占所有甲状腺疾病手术的比例为44.48%;女性病人所占比例由60年代的74.41%上升到90年代末的86.18%,呈显上升趋势;病人年龄显增高,男性病人较女性病人增高明显;甲状腺右叶结节发病显高于左叶。结论 长春为缺碘地区,女性病人所占比例较高,可能与妊娠、哺乳和月经引起的甲状腺素需要量增加和内分泌周期性变化有关。病人发病年龄增高可能与人民生活水乎提高及补碘意识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 ,虽然少见 ,但易并发出血。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向后壁穿透时 ,溃疡的底部实际上是胰腺组织 ,底部的血管被侵蚀后可致大量出血。一般对于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透性溃疡采用Bancroft手术方法 ,不强调切除溃疡 ,以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但当溃疡合并大出血时 ,Bancroft手术的止血效果不理想 ,术后继发出血者较多见。为防止再出血 ,应直接处理溃疡底部并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残端后壁覆盖溃疡法 (Graham手术 )1.手术步骤 :①手术基本步骤同胃大部切除术 ,但在处理溃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短时间缺血对大鼠80%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2只大鼠分成两组,缺血组肝右叶缺血15min,24h后行缺血肝叶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免疫组化染色和ATP酶活性测定,同时行肝左叶和尾状叶切除,观察肝切除前,肝切除后1d,2d,3d和第5d肝功能指标GOT,GPT和LDH变化,第5d测定肝再生指数。结果:缺血组缺血后24h,肝细胞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染色强阳性,并由中央小静脉周围向汇管区逐渐减弱,两组肝ATP酶活性无差异;80%肝切除后第5d,缺血组血清GOT,GPT和LD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两组肝再生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缺血15min后24h,肝细胞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被大量诱导产生,短时间缺血可以改善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缺血组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迅速改善可能与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的诱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37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962年1月至2000年1月期间收治的37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中129例误诊为其他甲状腺疾病,6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183例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235例颈前区疼痛,348例发现颈前区包块,45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甲状腺吸131Ⅰ率测定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其阳性率分别为95.62%、89.66%、69.70%及89.41%,T3、T4及TSH指标也有不同程度改变。107例患者行激素加甲状腺素治疗,133例行口服肠溶阿斯匹林连续2个月以上治疗,部分患者加服优甲乐100μg/d。135例行手术治疗。结论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和无颈前区疼痛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病例易误诊为其他甲状腺疾病。彩色多普勒、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率高,特异性强,是首选的检查手段;甲状腺核素扫描可以准确地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检测血清中T3、T4及TSH水平可以协助诊断本病,判断疾病所处阶段。口服肠溶阿斯匹林加用优甲乐治疗本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