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患儿,男,7岁。因阵发性中腹部绞痛伴腹胀便闭48小时入院。患儿从2岁起见腹部较胀,未作任何特殊检查,近两年来患儿经常哭闹,时而恶心,呕吐,疼痛时脐周有条状包块,腹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肠蛔虫症。经用解痉止痛药物后缓解,疼痛好转后腹部包块消失。经常反复发...  相似文献   
2.
胆翼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我们从1989年到1996年底,对传统的胆囊切除进行改良.将长直切口和Kochers切口改为右上经腹直肌直小切口,长约4~6厘米,采用颈、底法切除51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18例,其中男性227例.女性291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49岁,结石性胆囊炎410例,非结石性胆囊炎21例,胆囊息肉95例,手术时间最长1.5小时,最短半小时,平均手术时间不足50分钟,术后6小时进中药,第二日可进食流汁及离床活动,平均住院7天,无1例意外损伤及死亡。2操作方法持硬麻醉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1岁。因停经后40天,伴恶心腹痛呕吐入院,入院前7小时,自觉无别诱因突然感左下腹部疼痛,为持续性伴头昏,眼花,心慌,出冷汗腹胀。查体:面色苍白,全腹均压痛,肌紧及反跳痛,下腹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B超报告:子宫及附件均正常,妇科检查见宫颈举痛,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液5ml,腹穿抽出少许不凝血,Hb90g/L,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有400ml左右不凝血,乙状结肠中段近系膜缘处浆肌层有约3cm×2.8cm浆肌层破裂,并有渗血及凝血块粘附,浆肌层毛糙,在此粗躁面处取乙状结肠浆肌层组织…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12岁,因反复右中上腹疼痛2年,加重伴黄疽2天人院,延及右肩部、背部,疼痛时右上腹可们及包块,服中、西药、抗感染及驱蛔片等治疗稍好转。近半年每月不定时发作l-2次,两天前因剧烈腹痛伴高烧(体温39.5度)巩膜发黄、经输液抗感染治疗后腹痛无缓解,门诊考虑为“重症肝炎伴腹水”请我科会诊,查病儿T39T,皮肤巩膜轻度黄疽,腹胀,全腹均有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有移动性浊音,右下腹穿刺抽出胆汁样脓性液体;B超:胆囊内探及大小不等多个强光团伴声影,其中最大1.Zcmxl.6cm,胆囊壁厚1.ocm,胆囊5.gcmx2.gcm,囊腔…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lop年至lop年间,行开腹胆囊切除404例术者未能即时发现,术后均因出现腹痛、黄直再次手术而愈。损伤原因多与粘连、解剖变异等原因有关,现将胆囊切除术中预防损伤问题进行讨论。l解剖变异及关系不清,是造成太中肝外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其中2例与解剖关系有关、造成术原因可能是:①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使胆总管牵拉移位,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颈管切断结扎。由于胆囊颈管较短,同时因炎症与胆总管粘连,致使钳夹胆囊颈管困难误将胆总管损伤。②左右肝管开口位置较低,在分离胆囊三角及肝门时,将右肝管及左肝管损伤。③手术切口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锌硒宝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儿科收治RRTI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维生素D滴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锌硒宝片。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微量元素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Zn含量分别为(2.27±0.20)mmol/L和(14.28±1.8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分别为(2.15±0.34)g/L和(10.96±0.18)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分别为(40.25±5.46)%、1.68±0.65,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D8+水平为(23.91±4.0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锌硒宝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RRTI患儿疗效显著,可提高体内Ca、Zn等微量元素含量,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症发生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为350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中转开腹,余均顺利完成LC,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高度重视,掌握适应证,术中重视Calot三角的解剖,精细操作,适时中转开腹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腹腔引流也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手术皮肤切口多采用缝合,但有导致切口皮缘的内翻或因缝线过紧出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影响切口美观及愈合的可能。我们从1990年开始采用创可贴粘合胆囊手术皮肤切口,取代传统的缝皮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从90年起至今,对284例胆囊手术病人的皮切口施行粘合,其中胆囊结石181例,胆囊息肉91例,非结石性12例,男性136例,女性148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45岁,术后均7天出院,切口一期愈合。粘合材料为"邦迪牌创口贴"。2操作方法及体会本组手术切口,常规用4号线间断缝合腹膜及前鞘,皮下浅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6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8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两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试验组(95.83%vs.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个月后,两组FEV1、FVC均有所上升,嗜酸性粒细胞均有所下降,试验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12.50%vs.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肺功能,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胆管炎(ASC)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患。临床上分为无胆道梗阻型和胆道梗阻型两种,前者常继发于胆道结石和蛔虫,也可由上行性感染或化脓性胆囊炎蔓延而来;后者称为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AOSC),是前者病程延续和严重状态。病变过一步加重时即为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我院1991年以来共收治90例急性胆管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60例,单纯西医治疗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技西医治疗组明显缩短了疗程,减少了并发症,部分病人避免了手术,提高了治愈率,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将90例急性胆管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