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某部队机关幼托儿童手足口病(HFMD)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某部队机关幼托儿童手足口病个案、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2年该幼托机构共报告HFMD病例188例,5、6、9月份高发,罹患率男童高于女童。结论幼托机构是HFMD防控的重点场所,早发现、早隔离、加强健康教育是防控HFMD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低发病率状态下江苏省2011-2015年麻风误诊情况。方法:对全省2011-2015年被误诊的新发麻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与麻风发病年龄、麻风型别、畸残情况、查菌情况、流动人口有统计学关联。结论:新发麻风患者人数少、临床症状不典型及医生警惕性、业务水平不高,是导致麻风误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历史统计数据显示,90%的麻风病人分布在农村.为此,村民能否掌握麻风防治知识对群众自我报病和提供疑似麻风线索极其重要,将直接影响麻风病人的早期发现.本研究利用村干部干预村民获取麻风知识,探索农村开展麻风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苏省2015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省新发及现症麻风人的发现、管理、临床症状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新发病人13例,发现率约0.16/100万,复发病人1例,迁入1例;现症病人97例,患病率约0.12/10万。13例新发现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48.75岁;农民8例,民工4例,离退休职工1例。查菌阳性11例,阴性2例;多菌型12例,少菌型1例,型比为92.31%;早期发现10例,传染源不明11例,家内传染2例。二级畸残患者2例,畸残率为15.38%,平均诊断延迟期为24.48个月。结论江苏省麻风病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态势,仍有极少新发病人诊断延迟期较长,还需进一步加强隐匿病人的发现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最大样本量原则计算样本量,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全省13~70岁居民人群范围内抽取样本人群,进行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5 178人,居民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52.98%,7条核心知识全知晓占6.49%,全不知晓占12.21%。城市居民知晓率为52.27%,农村居民为5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苏中地区居民知晓率高于苏南、苏北,30岁、公务员及干部人群知晓率最高,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者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2014年江苏省居民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偏低,需针对不同地区和人群强化麻风病防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江苏省近20年麻风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4-2013年江苏省历年新登记麻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江苏省近20年年均新登记麻风病46.40例,新登记病人数前10年为611例,近10年下降至317例;病人发现数苏北地区占54.35%,1-6月发现的占64.33%,皮肤科门诊发现的占69.72%;全省近10年无儿童病例,新病例确诊时平均年龄、型比、流动人口病例比例等数值较前10年上升;早期发现指标平均诊断延迟期28.27月、2级畸残比为32.75%,但近2年降幅明显。结论江苏省近20年麻风病呈低流行平稳下降态势,仍须以麻风病症状监测为手段,注重对各类医务人员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及质量,提高病人早发现水平,保证人员和经费投入,以实现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丹阳市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水平并评估健康促进效果.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丹阳市导墅镇8个村居民和工厂等聚集场所工作人员进行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并在结束后进行了2年防治知识信息宣教.结果 3次问卷调查,核心信息总知晓率分别为46.63%、65.91%、81.42%;干预后第1年总知晓率与全部知晓率的增幅分别为19.28%、9.44%,第2年增幅分别为15.51%、34.23%;5条核心信息的知晓率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379.43、8467.38、9212.60、7703.48、8101.32,P值均<0.01);3次调查男性总知晓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8.33、125.58、143.58,P值均<0.01).基线调查和第二次调查,20~<30岁年龄组总知晓率和全部知晓率最高,第三次调查30~<40岁年龄组总知晓率和全部知晓率最高,≥60岁年龄组总知晓率和全部知晓率均最低,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26.87、2376.97、4838.29,P值均<0.01).基线调查,有既往结核病史者总知晓率与无病史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P>0.05);第二次和第三次调查,无结核病史者总知晓率均高于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32、35.59,P值均<0.05).结论 通过健康促进活动能够提供公众对结核病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持续地开展针对社会公众和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增加人际交流对结核病健康教育的传播效果.方法:选择3个参加2006年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县,抽取18个村(居委会),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人际交流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获取肺结核防治信息的渠道等进行调查,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1),所有问题的知晓率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6项知晓率有明显提高(P<0.01);干预组对肺结核病的态度有明显变化,前后差异、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干预组的肺结核病相关行为均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增加人际交流可以提高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白芷多糖的提取及其对小鼠皮肤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白芷(Angelica dahurica)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具有治疗软组织慢性溃疡,抗菌等作用[1,2].有文献报道,白芷多糖(Angelica dahurica polysaccharide,ADP)能明显增强实验动物皮肤的免疫功能[3].本文主要考察ADP的提取以及对体外培养的皮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金标准诊断试验下灵敏度与特异度的估计方法。方法以三个诊断试验为例,利用潜在分类模型估计无金标准诊断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其95%可信区间。并将潜在分类模型估计的结果与Bayesian方法估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个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的95%可信区间均存在一定的重叠,表明两种方法估计结果较为相似。结论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在无金标准时是无法直接计算的,可利用潜在分类模型与Bayesian方法估算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