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8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颅骨内板凹陷性骨折六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15~34岁。平均21岁;6例均为钝伤;均位于额、顶部。临床表现:GCS评分13-15分2例,9-12分3例,3~8分1例,6例均有轻重不等的颅高压表现和神经系统体征;CT:6例均表现为沿颅骨缘的梭状致密影,其CT值高于血肿CT值,同等于颅骨CT值。全部病例均未行X线摄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基孔肯雅热流行与诱蚊诱卵指数的关系,调查白纹伊蚊成幼虫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状况.方法 基孔肯雅热流行期间,通过诱蚊诱卵器和布雷图指数调查蚊虫密度和采集蚊虫,用实时荧光PCR和细胞分离2种方法对野外捕获的白纹伊蚊体内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确认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后,启动包括应急灭蚊的综合控制措施1周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下降到5以下;采集的蚊样品按照时间和地点分成27份进行病毒检测,成蚊标本都显示病毒阴性,有3份乙醇浸泡处理的蚊幼虫标本为可疑阳性,占总幼虫标本(24份)的12.5%.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均为阴性.该社区共报告病例253例,应急控制在22d结束.结论 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时,诱蚊诱卵器法作为应急灭蚊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尤其在成蚊控制效果评价和捕获成蚊检测带病毒指数上有优势,流行期间白纹伊蚊对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率、传播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情况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疫情动态,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治措施。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1996-2006年共查螺7120.29万平方米,未发现活的钉螺。复查历史病人14893人,复治2747人,复治率为18.44%(2747/14893);外来人口调查:皮试检查2353人,阳性率为2.42%(57/2353),血清学检查7749人,阳性率为0.70%(54/7749);低年龄组人群调查:皮试检查9073人,阳性率为3.84%(348/9073),血清学检查11498人,阳性率为5.00%(575/11498),阳性者经粪检复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者。解剖野鼠1753只,检查耕牛18266头,均未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通过被动监测,2004年,2005和2006年分别报告输入性病例46例、8例和36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94.44%(82/90);年龄以15~55岁人群为主,占78.89%(71/90);职业以工人为主,占30.00%(27/90);其中急性感染病例2004年和2005年分别有1例和3例。结论目前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必须加强监测,重点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 ,与以往的非典型肺炎不同 ,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 ,且在短短几个月内蔓延至全球 2 9个国家和地区。从目前的情况看 ,绝大多数的病例是通过近距离接触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排出飞沫而受感染的。要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人类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额颞叶脑内血肿的急救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自发性额颞叶脑内血肿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室出血患者的抢救经过及手术经验.23例行外科手术,4例发生脑疝患者急诊在全身麻醉插管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去骨瓣减压术;7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考虑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择机行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未发现异常,予以保守治疗,其中1例1个月后复查DSA提示动静脉畸形,予伽马刀治疗.结果 术后因严重脑梗死导致死亡2例,对25例患者随访6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预后良好17例,预后不良7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 自发性额颞叶脑内血肿已形成脑疝的病例,应尽快解除脑疝和占位效应,尽早手术挽救生命;对未形成脑疝患者,行DSA或CTA明确诊断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时机、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HT5"SS〗观察一种三氯生复方消毒剂对3种肠道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方法,对该复方消毒剂灭活3种肠道病毒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复方消毒剂含三氯生4 000~5 000 mg/L与体积分数75%~85%乙醇。以该复方消毒剂原液作用0.5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肠道病毒71型和埃可病毒11型平均灭活对数均>4.00。结论 该复方消毒剂原液对3种肠道病毒具有快速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广东省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方法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广东省的东南西北中5个县(市)各抽取1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连续两年以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12周岁以下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2008年监测4 794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1.06%,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34%、3.84%和2.15%,儿童蛲虫感染率为28.74%;2009年监测4 436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7.89%,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88%、2.14%和1.74%;儿童蛲虫感染率为24.80%。高州市两年感染率均最高,兴宁市感染率最低,其中高州和陆丰两地两年感染率均高于平均感染率。两年不同地区间感染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008年χ2=292.99,P〈0.001;2009年χ2=292.99,P〈0.001),每年各地区间进行两两比较,除2009年始兴与陆丰外(P〉0.05),其它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同一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前后两年总感染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蛲虫各地区前后两年感染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东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地区间感染率差异较大,儿童蛲虫感染率仍较高,今后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4种电热液体蚊香[0.12%四氟甲醚菊酯(A),0.17%四氟甲醚菊酯(B),0.86%四氟苯菊酯(C),0.86%四氟丙炔菊酯(D)]在野外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人诱法,比较测定控制蚊虫前、后密度的下降率,调查蚊虫密度。结果试验主要蚊虫为传播乙脑的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蚊香样品中仅有样品A使三带喙库蚊的密度下降率〉80%,样品B、C和D使三带喙库蚊密度下降率均〈80%;蚊香样品A、C、D使致倦库蚊的密度下降率〉80%,样品B使其密度下降率在70%-80%之间。结论4种蚊香样品在现场有良好的驱避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的效果,但是蚊香B的驱蚊效果要差于蚊香样品A、C、D,野外试验结果与实验室药效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经调查侵害旅客列车的蚂蚁有2属2种,即小黄家蚁和甘蔗红蚁。侵入途径主要是由车站、车库自行爬上或经餐料、花盆以及旅客食品携带侵入,是一种新的潜在性的重要卫生害虫,应当予以迅速控制。文中还就蚂蚁的防治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 列车灭鼠灭蟑(以下简称“双灭”)是站车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1995年6月份以来,我站就列车“双灭”工作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探索。对当时站车“双灭”存在的人员和经费不足状况,同客运部分进行磋商,就旅客列车“双灭”工作实行有偿责任承包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