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膀胱穿刺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应用经皮膀胱穿刺取石术治疗34例膀胱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手术均一次性取尽结石,手术时间6~30min ,平均10min。术中出血5~10ml。术后住院时间3~6d。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2~36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 经皮膀胱穿刺取石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可成为膀胱结石微创治疗的一线新选择。  相似文献   
2.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征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1];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instability,or detrusor overactivity)[2].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过去有关名词较混乱,如女性尿道综合征、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不稳定、不稳定膀胱等.2001年9月国际尿控学会(ICS)正式确立该病名.正确地处理OAB,将减少尿失禁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38例经瘢痕辅助经脐双通道腹腔镜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实行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管理病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如肠道准备、皮肤准备、脐部准备等。术后做好手术室与病房的交接工作,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各引流管护理,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腹胀与咳嗽的发生,保证病人顺利康复。[结果]38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病人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病人手术成功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耻骨上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SA—LESS)上尿路全切除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对2例肾盂癌,2例输尿管癌,1例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2例肾结核,1例巨输尿管症并积脓、肾萎缩患者施行SA—LESS上尿路全切除术。患者全麻,取健侧70°卧位,于脐缘内侧置人两个Trocar,自患侧耻骨联合上方置人一个Trocar,分别置入远端可弯曲腹腔镜及操作器械。先游离患侧输尿管下段,予Hem—0—lok夹闭;向上游离肾脏并离断。肾动静脉,切除肾脏;向下行袖套状切除输尿管末端周围膀胱壁,缝合膀胱切口;标本装袋,延长耻骨上切口取出。结果: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165(115~220)min,术中中位失血量140(50~200)ml。均未输血,术中未出现肠管、实质性器官和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均于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第2~3天拔除腹腔和盆腔引流管,第6~7天拔除导尿管(肿瘤患者行膀胱灌注后),第8天出院。结论:SA-LESS上尿路全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是治疗肾脏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对于具有适应证的肾肿瘤而言,其控瘤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接近,因此容易被患者和医师所接受。但LPN术中出血是很常见且棘手的问题,不仅影响术区视野,延长手术时间,而且增加肿瘤切缘阳性、术后输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是LPN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有助于LPN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影响出血的因素主要包括肾脏血管走形、动脉阻断方式、缝合技术、止血材料、止血器械、手术入路等,本文对这些影响术中出血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性发育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SRY基因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性发育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表达及其序列变化。方法采用G显带方法分析29例性发育异常患者的性染色体核型,用PCR技术扩增其SRY基因,并对其中6例两性畸形患者扩增的SRY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6例两性畸形患者中2例染色体核型为45,X/46,XY,3例为46,XY,其SRY基因阳性,直接测序未发现SRY基因突变;1例核型为46,XX,SRY基因阴性。16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7,XXY,1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47,XXY,其SRY基因均阳性;6例Kallman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其SRY基因均阳性。结论大部分性发育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异常;SRY基因阳性两性畸形患者的SRY基因序列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背景:青少年肥胖常引发扁平足、足、膝内外翻等症状.目的:了解13~15 岁肥胖男生足底压力参数的分布特点,认识对青少年身体平衡能力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3~15 岁的健康在校男生60 人,根据体质量指数标准分为18.5~24.9 kg/m2的对照组,25~30 kg/m2 的超重组和大于30 kg/m2 的肥胖组,各20 人.借助比利时footscan 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分析各组自然行走时足底动态压力分布变化特征.结果与结论:不同体质量男生的足底垂直力-时间曲线的足跟着地时的冲击峰和足完全放平时出现的谷值出现在步态周期的百分比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加长;超重组和肥胖组足弓部位的触地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足弓和足跟的接触面积百分比增大,而前足的百分比值减小;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足底总峰值压强明显大于对照组,足底总压强与体质量呈正相关,足底的接触面积和体质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除了足跟和第1 趾骨外,超重组和肥胖组其他各部位及总的压强变化率均大于对照组.说明超重于肥胖可使男生足底压力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包膜下积液的成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25例肾包膜下积液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肾损伤6例,上尿路急性梗阻所致4例,肾实质感染所致5例,继发于经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各2例,自发性5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检查明确诊断。25例肾包膜下积液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结果 22例肾包膜下积液消失,3例明显减少。随访15个月~9年,无积液复发。结论肾包膜下积液病因复杂,治疗应采取个体化方案,重点在于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肥胖患者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1月至2011年9月间实施的、符合病例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的439例MPCNL患者。肥胖组(体重指数BMI≥24)78例,正常体重组(18.5〈BMI〈24)391例。研究组MPCNL术由同一个医疗组医师完成。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术毕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差值,输血率以及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所有的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术中未发生损伤胸膜和肠管手术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术前-术毕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差值、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输血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肥胖患者组手术时间较正常体重组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治疗肥胖和正常体重患者上尿路结石同样安全、有效,但一定程度上肥胖体质增加了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时间;肥胖患者上尿路结石MPCNL应由熟练的、有经验的医师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