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目的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细梗胡枝子叶中的总黄酮含量.方法 单因素法优化微波提取条件为:使用75%乙醇,在液固比70 ml/g下,加热至75℃后持续辐射15 min.结果 与传统的乙醇浸提法和超声法相比,微波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可靠,重现性好等特点.结论 微波法适合推广应用于各类中草药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样品前处理.  相似文献   
3.
氢醌(hydroquinone,HQ),又名对二苯酚,分子式C6H6O2,存在于自然界许多植物的茎、叶和汁内,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学物质.一直以来主要用于偶氮染料、抗氧化剂、显影剂及阻聚剂等.Oettel[1]于1936年首次提出氢醌对皮肤有美白作用.至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开始将其用于化妆品的增白剂以及皮肤科治疗色素沉着症的外用制剂[2],其对人体的毒牲问题成为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氢醌(Hydroquinone,HQ)对体外培养正常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0,1,2.5,5,10和25μg/ml的氢醌处理鼠角质形成细胞,检测氢醌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性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活力进行测定.结果 氢醌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活力剂量-时间依赖性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用0,1,2.5,5,10和25 μg/ml氢醌处理4,8,12,24 h后,LDH释放率呈明显的时间-剂量-反应关系;同样剂量的氢醌处理角质形成细胞,12 h后可引起ROS、MDA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增加(最低浓度为5μg/ml),而SOD及GSH-Px活力呈浓度依赖性抑制(最低浓度为2.5μ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可通过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对鼠角质形成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皮肤脱色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脱色剂的脱色机制及应用角度对近年来的脱色剂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方法以生物及天然来源的化学脱色剂中常用的脱色剂为例介绍了两大类型脱色剂的脱色机制和应用。结果这些脱色剂都能抑制黑色素合成,均为临床可选药物,但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以评价它们的安全性。结论为各种脱色剂或增白剂制定安全的使用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以氢化原子吸收法对蜂蜜、蜂蜜制剂、蜂花粉制剂、蜂王浆等蜂产品中砷含量进行测定,获满意结果。同时考察了价态、预还原剂用量、预还原时间、NaBH_4及HCl浓度、氩气流速的影响,可供参考。一、仪器及测试条件日立Z-8000型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HFS-2型氢化物发生装置,砷空心阴极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目的 建立恶性疟原虫纳米磁分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快速准确地检测恶性疟原虫, 为输入性恶性疟 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基因组18S rRNA保守区序列, 设计并合成引物和探针; 构建质粒标准品, 拟 合标准曲线, 采用纳米磁分离法提取核酸, 建立恶性疟原虫纳米磁分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 并进行该方法的灵敏 度和特异性评价。结果 结果 与常规法 (镜检法和快检法) 相比, 该方法检测恶性疟原虫更加灵敏, 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在 (2.5×101 ~ 2.9×108 )copies/ml拷贝数范围内循环阈值 (Ct值) 与质粒标准品拷贝数的对数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R2 = 0.999); 应用该方法从非洲维和部队13名归国人员中检出1例低水平恶性疟原虫感染者, 而常规法 (镜检法和快检 法) 未检出。结论 结论 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恶性疟原虫, 在口岸低密度恶性疟原虫感染者的检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 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tuberculosis),又被称为白色瘟疫,是一种由单一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死亡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人类社会同结核病斗争的历史长河里,每一次取得的关键性进步都是以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的重大进展为标志的。从1882年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到后来结核菌素及细菌学、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