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华盛  邹才盛 《实用医技》2007,14(33):4639-4640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PACS)系统是建立在医学成像、图像处理、工作站及网络设计、数字库、软件工程和通信工程基础上的,技术含量高、实践性强的高新技术产品,是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储、传送和管理的综合应用系统。通过调查研究与实践总结了其建立方案,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计算机摄影(CR)伪影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 通过分析CR系统各种伪影的特点,从扫描器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IP板的构造、影像处理、操作者的错误等方面阐述CR伪影的产生原因.结果 伪影大概可分为:前后次影像重叠伪影、IP板扫描中卡片引起的伪影、"流空效应"伪影、灰尘引起的伪影、IP受损引起的伪影、摄影条件过高产生的伪影、散射线引起的伪影、扫描过程中外来光线引起的伪影等方面.结论 正确认识CR伪影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尽量防止伪影的产生,大大提高CR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儿童五官科疾病(包括眼耳鼻喉)的最适合低剂量.方法 使用Philips 16 MSCT对100例儿童眼、耳、鼻、喉部位分两组进行扫描:一组常规剂量、一组低剂量.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影像质量按优秀、良好、差三个等级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不同剂量的扫描方法比较,结果显示图像质量有差异,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较好,以优秀为主;低剂量组图像质量稍差以良好为主.但两组均未出现图像质量为差的现象,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五官科疾病检查中既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又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如何改进小儿胸片投照方法,提高照片质量、减少废片率、降低医患双方的受辐射剂量.方法用次高千伏(即100~120 KV)方法对1~6岁小儿进行正侧位照片共200张.同时收集常规千伏条件下的小儿胸片200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次高千伏甲级片率较常规千伏提高10%,废片率减少6%.结论次高千伏摄影应用于小儿胸部照片,与常规摄影方法相比,可以提高照片质量,大大减少废片率和重照率.  相似文献   
5.
邹才盛 《右江医学》2007,35(1):81-81
乳突梅氏位是五官科常见投照位置,此位置显示颞骨岩部长轴方向的轴位。乳突小房、鼓窦、内耳孔、外耳孔、颈动脉管、迷路部位和颞颌关节等都能显影。若按传统投照方法不但复杂、难掌握,而且往往因为位置不正确或中心线对不准而产生废片。笔者经过多年研究,摸索出一种简单易行的乳突梅氏位投照方法,现将此方法加以介绍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R在床旁摄影的价值和贡献。方法:将我院使用CR系统所照的床旁照片与过去普通屏/片系统的床旁照片各100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R床边片甲级片率提高45%,重照率减少10%,废片率为零。平均曝光量减少30%。结论:CR床边照片较传统床边X线照片相比,在提高影像质量、照片成功率与及降低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R在床旁摄影的价值和贡献。方法:将我院使用CR系统所照的床旁照片与过去普通屏/片系统的床旁照片各100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R床边片甲级片率提高45%,重照率减少10%,废片率为零。平均曝光量减少30%。结论:CR床边照片较传统床边X线照片相比,在提高影像质量、照片成功率与及降低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动跟踪与手动触发技术在Philips 64排螺旋CT对头颈联合CTA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头颈联合CTA检查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于监控层面主动脉弓层感兴趣区域CT值达阈值(阈值设定为90 HU)后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扫描。B组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观察监控层主动脉弓层对比剂的增强程度,当观察到对比剂开始进入监控层时按下手动按钮触发扫描。统计分析两组的图像质量、记录监控时间,剔除不成功及显示欠佳的图像,分别测量主动脉弓层、颈总动脉分叉下C5段、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结果:B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5,P=0.044)。B组的监控时间(13.32±1.63)s明显少于A组的(14.24±1.7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B组所测得的主动脉弓层平均CT值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的颈总动脉分叉下C5段、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动触发技术比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技术更易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更省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动跟踪与手动触发技术在Philips 64排螺旋CT对头颈联合CTA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头颈联合CTA检查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于监控层面主动脉弓层感兴趣区域CT值达阈值(阈值设定为90 HU)后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扫描。B组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观察监控层主动脉弓层对比剂的增强程度,当观察到对比剂开始进入监控层时按下手动按钮触发扫描。统计分析两组的图像质量、记录监控时间,剔除不成功及显示欠佳的图像,分别测量主动脉弓层、颈总动脉分叉下C5段、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结果:B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05,P=0.044)。B组的监控时间(13.32±1.63)s明显少于A组的(14.24±1.7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B组所测得的主动脉弓层平均CT值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的颈总动脉分叉下C5段、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动触发技术比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技术更易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更省时。  相似文献   
10.
CR与DR的临床应用研究及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才盛  方华盛 《河北医药》2010,32(6):719-721
近年来计算机X射线摄影技术(computed Radiography,CR)及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digital Radiography,DR)先后应用于临床,常规X射线技术进入数字化时代。目前,国内一些大中型医院的放射科已基本实现了全数字化。DR与CR的共同点都是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其曝光宽容度相对与普通的增感屏——胶片系统体现出某些优势:CR与DR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动态范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