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改良针刀微创腱鞘切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针刀切开掌骨头部指屈肌腱环形纤维性腱鞘,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196例,219个手指,术后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时治愈率97.3%(213/219例),3个月与6个月时治愈率均为100%。结论改良针刀微创腱鞘切开可有效治疗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相似文献   
2.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手术特点。方法 2001年1月~2010年1月收治5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按Evans分型法:Ⅲ型23例,Ⅳ型17例,Ⅴ型12例。结果 50例出院后通过门诊获得随访,时间12~110个月,平均34个月。围手术期发生全身并发症11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院外死亡2例;手术局部并发症7例,包括大腿疼痛4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髋关节脱位1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无假体松动、假体周围感染、移位骨化或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适用于70岁以上患者,在围手术期应尽可能纠正全身各器官及系统功能异常,保留小转子并重建股骨距,从而改善了假体周围生物力学,对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全身和局部并发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 目的:观察截腓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9月~2016年3月通过采用单纯截腓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内侧间隙疼痛患者87例105膝,其中男23例(29膝),女64例(76膝),平均63.4岁;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相应影像学评估,观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高度变化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SS、VAS、KSS评分,分析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于术后2天下床活动,原有膝关节内侧间隙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出现一过性腓浅神经损伤3例,腓骨小头后侧疼痛5例;术后3天、3个月、6个月与术前相比,HSS、VAS、KSS临床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周和3个月复查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与术前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比较,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内侧间隙增宽。结论:截腓骨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效果好,操作简单,风险低,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内侧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应用改良器械的小切口髓核摘除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髓核摘除术的器械改良、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1990年2月~1998年4月,采用改良椎管手术器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5例,包括多节段突出37例,中央型突出32例。结果:经6月~8年随访,优良率936%。结论:小切口髓核摘除术可以在减压的同时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改良椎管手术器械方便了手术的操作,只要方法得当,小切口髓核摘除术同样适用于多节段和中央型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三氧注射与单纯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和单纯三氧椎间盘注射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5例,分为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三氧注射治疗组(A组)73例,单纯经皮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组(B组)68例和单纯三氧椎间盘注射术治疗组(C组)74例.术后1、3、6个月时随访.结果 术后1个月时,A组显效50.7%(37/73例),有效39.7%(29/73例),无效9.6%(7/73例),总有效率90.4%(66/73例);B组显效33.8%(23/68例),有效38.2%(26/68例),无效27.9%(19/68例),总有效率72.1%(49/68例);C组显效27.0%(20/74例),有效41.9%(31/74例),无效31.1%(23/74例),总有效率68.9%(51/74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和6个月A组和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三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效果优于单纯经皮锥间盘摘除术与单纯三氧注射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腓骨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87例(105膝)膝骨性关节炎内侧间隙疼痛病人,采用单纯腓骨截骨术治疗,其中男23例(29膝),女64例(76膝),平均年龄为63.4岁。手术前后对病人进行相应影像学评估,观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高度变化;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the American Knee Society, AKS)综合评分系统(包含膝评分和功能评分两大部分)评估膝关节的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于术后2 d下床活动,原有膝关节内侧间隙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3例病人术后出现一过性腓浅神经损伤,5例发生腓骨小头后侧疼痛;术后3 d、3个月、6个月的VAS、HSS评分及AKS膝评分、AKS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除了术后3 d的AKS功能评分外,其余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复查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与术前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对比,均可见膝关节内侧间隙有不同程度的增宽。结论 腓骨截骨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风险低等优势,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内侧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改良小针刀腕部微创松解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微创技术通过改良小针刀腕部切断腕横韧带并松解掌腱膜治疗腕管综合征60例72个腕管,其中男12例,女48例;年龄35~70岁,平均48.5岁。主要表现为:桡侧3指半疼痛或麻木,腕部疼痛并向前臂放射,多有夜间麻醒史,大鱼际肌肉萎缩,Tinel和Phalen征阳性。电生理检查均有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缺失。术后随访时采用GSS评分,分别从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和夜醒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针孔均甲级愈合,无并发症。6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14个月。有5个手腕症状未完全缓解,1例患者3个月时再次出现手指麻木,经注射得保松后缓解,其余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拇短展肌肌力增强,G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小针刀腕部微创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无瘢痕、局麻下完成、效果好、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85年开始对成人陈旧性孟氏骨折中的桡骨头脱位 ,行环状韧带重建术 ,治疗桡骨头脱位 36例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 36例 ,男 2 0例 ,女 16例 ;左侧 2 3例 ,右侧 13例。桡骨头肘前脱位者 32例 ,肘后脱位者 4例。合并桡神经迟发损伤者 3例。2 治疗方法在臂丛神经阻滞和气囊止血带下 ,取肘后外侧切口。自肱骨外髁上方 2cm ,沿肱三头肌外缘至鹰嘴外侧 ,向远侧沿尺骨背侧直至尺骨骨折及畸形处 ,长约 8cm。剥离肘后肌及尺侧腕屈肌。在剥离肘后肌时 ,应从尺骨附着处开始 ,暴露桡骨头及桡骨近端和尺骨上段桡侧面 ,…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济源市尘肺发病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尘肺病防治规划及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6-2020年济源市尘肺病例尘肺病种类、尘肺病分期、接尘工龄、发病年龄、尘肺病发病单位规模及行业,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2006-2020年济源市共诊断职业病342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338例(98.83%),其他职业病4例(1.17%)。在尘肺病例中,新发尘肺313例(92.60%),晋级尘肺25例(7.40%);尘肺病种类以矽肺、煤工尘肺为主,共337例(99.70%),铸工尘肺1例。新发尘肺病例中,平均发病年龄(53.08±8.86)岁,平均接尘工龄(17.83±15.60)年;其中壹期126例(40.26%),贰期56例(17.89%),叁期131例(41.85%)。晋级病例中,壹期晋贰期7例(28.00%),壹期晋叁期5例(20.00%),贰期晋叁期13例(52.00%),平均晋级年限(8.44±10.44)年。平均每年确诊尘肺20.87例,2020年确诊最多(72例),2006年最少(1例),济源市每年新诊断的尘肺病例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结论 济源市职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臭氧注射与单纯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和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47例,分为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组(A组)73例和单纯臭氧椎间盘注射术治疗组(B组)74例;所有患者分别随访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A组显效37例(50.7%),有效29例(39.7%),无效7例(9.6%),总有效率90.4%;B组显效20例(27.0%),有效31例(41.9%),无效23例(31.1%),总有效率6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A组和B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单纯臭氧椎间盘注射术相比,1个月、3个月与6个月的疗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